人之哲学(下)
(2011-04-27 21:37:45)
标签:
人之哲学文化 |
分类: 大道无形 |
人之哲学(下)
(十三)象征天地万物
《吕氏春秋·有始》:“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
(十四)人居天地之中
《太平经》:“天,太阳;地,太阴也;人居中央,万物亦然。天者常下施,其气下流也;地者常上来,其气上合也;两气交于中央,人者,居其中为正也。”(《太平经钞·辛部》第13页)
(十五)国以人为本
《亢仓子·君道》:“夫国以人为本,人安则国安。故爱国之主,务求理人之术。”
(十六)人有十等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十七)尊天卑人
《淮南子·原道训》:“所谓天者,纯粹朴素,质直皓白,未始有与杂糅者也;所谓人者,偶暛(别字)智故,曲巧伪诈,所俯仰于世人而与俗交者也。
(十八)人由理气合生
《朱子语类·卷四·性理》:“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自一气而言之,则人物皆受是气而生;自精粗而言,则人得其气之正且通者,物得其气之偏且塞者。唯人得其正,故是理通而无所塞;物得其偏,故是理塞而无所知。”
(十九)人、物也
王充《论衡·论死》:“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又《物势》:“天地合气,人偶自生也。······人生于天地之间也,犹鱼之于渊,虮虱之于人也。因气而生,种类相产。万物生天地之间,皆一实也。”邵康节《皇极经世·观物内篇》:“人以物也,圣人亦人也。······人者,物之至者也;圣者也,人之至者也。”张载《张子语录》卷上:“理不在人,皆在物,人但物中之一物耳,如此观之方均。”罗钦顺《困知记》卷上:“盈天地之间者惟万物,人固万物中一物尔。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人犹物也,我犹人也,其理容有二哉?然形质既具,则其分不能不殊。”
(二十)人的形成
《管子·水池》:“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三月如蛆,蛆者何?曰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后生五内。脾生膈,肺生胃,肾生脑,肝生骨,心生肉。五内已具,而发为九窍。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口,心发为下窍。五月而成,十月而生。”又《内业》:“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神,地出其形,合此以为。”《文子·十守》:“老子曰,人受天地变化而生,一月而膏,二月而胝,三月而胚,四月而胎,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体已成,五藏乃分;肝生目,肾生耳,脾生舌,肺生鼻,胆生口,外为表,中为里,头圆发天,足方象地。”
参看:“人性论”、“人禽之辨”、“人伦”、“人道”、“人本”、“天论”各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