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书摘2023.02.01
文/铠心
中小学德育2022.12
1. 有智慧的好老师,需要关注学生,关注问题,关注教育活动。人的成长是在人、环境和行为的交互作用中发生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关注学生的状态、变化,是机智应对的关键。教师虽然明晓教育行进的基本方向,却无法把控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更无法左右学生的成长样态。好老师所要做的是,关注教育对象,关注实际问题,然后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去诊断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施加教育影响。至于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则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身心发展水平相异,教育活动的选择和组织大相径庭;课程性质不同,教学内容相异,教育条件参差,教育活动的具体展开千差万别。即使同样的问题,面对不同学生,所处教育情境不同,教育方式、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也是千变万化。(做有智慧的好老师
郑航)
新班主任2022.12
2.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调皮捣蛋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智慧和创造力,可是在有些班主任“超级保姆式”的监管下,学生只能俯首帖耳,这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很难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要唤起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班级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总之,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时,一定要着眼于学生责任担当精神的培养,并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一切学校、班级、家庭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就要对自己、对集体、对家庭、对班级负责,要努力成为富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担当精神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黎三妹)
中国基础教育2022.12
3.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一个拥有良好的文学修养、极高的艺术趣味的科学家,更易获得科学发现。发表于2008年《科学和技术心理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英国皇家学会成员、诺贝尔奖得主具有艺术或手工爱好的可能性分别是普通科学家的1.7倍、1.9倍和2.85倍。”著名哲学家罗素,不仅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有成就的大家,都不可能囿于单一学科,而是有广阔的知识背景、丰富的心灵。这启示我们,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在学校中,只分别开设多个学科还不够,还要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打破狭隘的学科偏见,形成学校课程育人的观念,为学生提供融会贯通地、综合运用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养成有趣的灵魂、高贵的品位,拥有对周遭世界永葆好奇的探索精神,发现隐匿的关系与规律,形成整体看世界的视野、观念与方法。跨学科主题学习,正是实现整体育人的重要路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特征
郭华)
4. 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时简称为“跨学科”事实上,“跨学科”常有,“跨学科主题”却不常有。物理一定会跨到数学,历史也会与地理相关,语文要想讲出文天祥《过零丁洋》的磅礴气势,就必须讲文天祥的成长史、讲南宋的发展史。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课程都要与其他学科发生“相关”,都不可能是纯粹的单一学科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特征
郭华)
5. 期末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2022版课标提出,期末评价以纸笔测试为主,日常教学评价和单元评价结果在期末评价中也应占一定比例。也就是说,期末评价的成绩由期末考试、日常教学评价和单元评价等成绩构成,各占一定的比例。教师要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将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跨学科主题学习评价的结果纳入其中,作为期末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版课标对期末考试的命题作了规范,从设计多维细目表、试题内容和情境、测评的信度和效度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2022版课标指出,对于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注重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方法运用、问题解决、论证及表述等方面的提高,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历史:用评价促进历史课程育人目标的达成
郑林)
6. 除了要警惕那些关于国外教育的传说,我们还要警惕过度美化他国教育的现象。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跳出一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单谈“学习借鉴别国的经验”,不仅是“照猫画虎”,甚至还可能闹出“邯郸学步”的笑话。在比较教育学中有句名言“学校外的事比学校内的事重要”,在进行中外教育比较时,首先要学会“入戏”,即较为全面丰富地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当下的社会环境而如果我们一旦“入戏”就会发现,其实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从他山之玉到美美与共:中外基础教育比较的基本原则
滕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