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08.16今日书摘(教师博览2022.06)

(2022-08-26 13:44:40)
分类: 读书

2022.08.16今日书摘(教师博览2022.06

/铠心

1. 每个家长在向学校、向教师交出自己的孩子时,心中都是充满期许的。作为教师,我深深明白:在班级里,他们是几十个孩子中的一个;可对于家庭来说,他们承载着百分之百的爱,百分之百的希望,他们的身后都有着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目光。我可以还给你一个怎样的孩子 顾文艳

 

2. 诺克斯也跑超级马拉松,他对一个鲜为人知的理论有了兴趣。这个理论是由诺贝尔奖得主、生理学家阿奇博尔德·希尔在1924年提出的。希尔指出,运动时疲劳的原因或许不是肌肉无法继续工作,而是大脑中过度保护性的监控机制发挥了作用。身体努力工作的时候,会对心脏有很大的需求,而这种监控机制(希尔称为“管理者”)会让身体的一切放慢速度。希尔没有推测出大脑会产生疲惫感并最终让运动员放弃的原因,但诺克斯对这个假设的理论非常着迷一身体的疲惫是大脑对身体耍的花招。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就意味着,当运动员第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其实他们的身体还远远没到极限。自控力是否真的有极限 凯利·麦格尼格尔

 

3. 我们总是一感到疲劳就放弃锻炼,对另一半恶语相向,把事情拖到下一秒,选择,点比萨而不是做一顿健康的饭莱。可以肯定地说,生存的需要确实会耗尽我们的意志力,我们也不可能要求一个人有完美的自控力。但比起第一次感觉到疲劳就放弃,你其实有更强的意志力。下一次你觉得“疲惫”得没法自控的时候,试着挑战一下自己,挺过第一波疲惫感。不过,注意不要训练过度,你如果不断感到能量枯竭,就需要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筋疲力尽了。自控力是否真的有极限 凯利·麦格尼格尔

 

4. 现代人几乎都有一个通病—信息焦虑,也叫错失恐惧症,指的是我们害怕别人在自己不在场的时候经历了什么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不停歇地刷视频、刷朋友圈、刷社交网络,视频要看最短的,八卦要看有细节的,点赞要收集100个,就连追剧、看电影也是2倍速…这是一个加速发展的时代,什么都很快,但是这种快速似乎没有为我们省下多少时间用来享受生活。从前烧饭、洗衣的时间,现在有机器或是家政代劳而省了下来;从前写信、阅读的时间,现在有表情包与段子手代劳而省了时间…反正,我们360度全方位、多角度地渴望更快的速度。在这种社会生态下,精力自然就不够用了,注意力也早就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社交网络诞生的那一刻起,注意力就变成了一个可以被量化的商品。我们觉得自己娱乐了,还享受了便捷,而事实上,我们早就把自己的时间打包卖给这些App了。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一次研究统计发现:2008年,美国人每天平均接收高达34CB的信息,约10万个单词。如今大量社交网络滋生,短视频等更快、更魔性、更娱乐的社交App出现,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每天处理34GB的信息对于拥有上千亿个神经元的大脑可能未必是一件困难的事,但麻烦的是这些信息大多零散。朋友圈、公众号的“鸡汤文”,读到最后却发现铺了个软广告,还没来得及放下手机,新闻即时推送又来了,从社区信息到全球视野;短视频博你一笑,便赶紧转发给好友;微信群里一条接一条的闲聊,这一切都在一次次打断大脑的思考。最要命的是,我们可能还以为自己工作很忙、交率很高,甚至以为从碎片化阅读里学到了不少知识。事实证明,即使整天泡知乎这样的知识社区,或者沙迷于TED Talks的精彩演讲也没有办法成体系地学习何领域的知识。被侵犯的注意力 Allison

 

5. “不能省略思考的过程,尤其是在知识点的梳理上,不要直接照搬App上的知识总结,最好还是自己归纳、整理。”一零一中学生物教师安军赞成学生们使用多种资源进行学习,但是她认为,独立总结知识点是学习最关键的一步。与安军老师持相同观点的还有高珊老师,她认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和深度思考的学科,如果用搜题软件来学习,可能会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学习中不能省略独立思考的过程”。对于“沉迷手机、影响学习”的担心,一零一中学的心理教师闫阅建议:一是要对自己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如果自控力不强,拿起手机就玩游戏、聊天,那就不适合用手机来学习;二是可以寻求帮助,比如让爸爸妈妈在一旁监督,学习时仅把手机当成工具来使用;三是给自己制订计划,比如学习半个小时,可以刷5分钟的手机,休息一下。总之,要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的方法。(用手机学习,到底是学会了还是学废了 朱博涵 张天逸 宁佳珺 周宁怡

 

6. 在日本的公司中,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老板不走,下属也不敢走,无论工作是否紧急,下属都在座位上做出一副努力工作的样子。写上一段计划,删掉再重新写,往往是他们这时候干的工作。这些毫无必要的加班如演戏。认认真真去“演”的日本员工,会让人想起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的太太佩涅罗佩来。奥德修斯去特洛伊打仗后生死不明,佩涅罗佩遭到求婚者的纠缠无法摆脱,于是假称要为奥德修斯织丧服。丧服永远也织不成,因为每到夜里佩涅罗佩会把白天织好的部分拆掉。从过劳死到仕事中毒 萨苏

 

7.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一书里说:“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所谓旅行的心境,最主要的特征是感受力。“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而网络时代的“打卡”式旅行,最可怕的地方恰恰在于,我们可能是带着某种成见出发的,忽视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我们不断地重复前人的路,从未走过自己的路。你多久没有好好旅行了 徐箐箐

 

8. 现在新加坡的中学制度,分为四年制的快捷班和五年制的普通班,2024年以后将合二为一,合并成一个统一的体制,取代分流制度,建立另外一个评价制度,叫作“学科分级计划”,以便实行“统一的中学教育,多元的学科分级”。也就是说,新的评价不是按学生的学习分数来分类的,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科的学习表现来分级的。新加坡教改:取消中学分流,人才保底不封顶 杨东平

 

9. 细想起来,一个人文知识者与农夫差不多:一个好的农夫首先是个爱土地的人,然后才是耕种的技艺;一个人文知识者首先是爱智的人,然后才是知识多少的问题。学术是一种智力活动,它与从事这一活动主体的个性相关,包括品质和特性。品质和特性是内修性的,而非规制性的。那些想对学术智力活动加以规制的做法其动机也许是好的,但未必奏效。人类这方面的实践非常遗憾地证明了一点:学术的规划化、学术的行政化、学术的官僚化是对智力活动的冒犯,而不是激励。给无知一点谦卑  王人博

 

10. 总而言之,对每一位公民来说,我们尽可以追求崇高的价值,但不必强求别人。同时,我们必须遵守基本的规则。回到开头所说,当我们在网络上遇到自己的价值观和别人的不一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除了尽量保持心灵开放、尽量去理解他人外,永远不要口出恶言,不要恶语伤人不要过多地去和别人争论,因为你可能永远也说服不了对方,我们没有必要卷入那些无谓的争论。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追求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活。(被不同的声音包围时,该怎么办 何怀宏)

 

11. 人类进化的速度赶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这导致人体的适应能力并不完美大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农耕时代,饮食结构彻底改变。人类像做了个梦,梦里还处于饥饿和恐惧的状态,可是一觉醒来进入了新时代,食物一下子丰富了。但是,我们的身体、身体里的细胞、细胞里的基因,还停留在饥一顿饱一顿,不停奔跑追逐的记忆里身体适应不了新环境,曾经的优势就有可能带来今天的疾病。比如,糖分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主要能量物质,在古代,获取糖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远古时代的人类想找点糖吃,可能就要冒着被蜜蜂蜇得浑身是包的风险,所以细胞遇到糖分赶紧储存起来的行为,在当时是能让人活命的,这个功能就被保留了下来。但是,现在人类获取糖分非常容易,基因保留下来的这种让人不断储存糖分的行为就容易引起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疾病:人类进化的遗产 薄世宁

 

12. 我一位同事,曾因为早读课学生不读书而苦恼,除非老师布置了默写任务,否则学生便与老师玩“捉迷藏”。她只好讲些爱惜光阴的道理,然后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读书,学生虽然碍于老师的情面,但读书总那么不情不愿,仿佛是为老师读书似的。后来,同事觉得自己也浪费了早晨那么珍贵的时间,于是她手捧一书,在教室里或默读或吟诵,陶然忘我。没想到学生看老师读书如此有滋有味,渐渐地也受到了影响,早读课大有改观。可见,老师的思想和行为就是一面镜子。当这面镜子映照出勤勉、忘我与快乐时,学生也自然效仿,变得勤奋、专注与投入。相反,当这面镜子映照出懒散、无奈与愤怒时,学生也会情绪慵懒、消极抵抗。因此,我们与其整日用言语劝导学生,不如用思想和行动为学生树立一个标杆。做朴素的教育 童县城

 

13. 初为人师,不要居高临下,要多换位思考,主动体会学生的情感和想法。孩子知道你是全心全意对他好,你才能走进他的心里。虽然他还是会经常性地违反纪律,但我会慢慢引导,他需要的时间也许很长,时间会告诉我答案。生活还在继续,来日方长,小树苗终究会长成大树,鲜花也会铺满来时的路。我与教师的情缘  张欣

 

14. 寻常的周一下午,班会结束,马上迎来家长会,学生们和我的心情一定是不一样的。初冬时节,天黑得特别早,还来不及回顾这一个白天究竟做了哪些事,窗外已迅速漫上了黑幕。为了让学生们能有好心情,我突发奇想,让他们自由发挥,在黑板上写下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并且特意强调“不必署名”。欢呼声过后,却无一人上台。我知道一定是我在场显得多余了,于是微笑着退出了教室,临出门时说:“你们要抓紧写呀,我去站路队的地方等你们,不要让我等太久。”教室里又是一片欢呼声一这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似乎也是压抑得太久,在我走下楼梯时,还听到一片喧闹声。一块黑板两种爱 夏晓磊

 

15. 他们太需要坚定的信念了。作为班主任,我们都知道孩子们非常需要自信。其实,家长们更需要。曾几何时,他们坚信自己的孩子是与众不同的,会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乖巧懂事、勤奋上进,会取得骄人的成就,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信念动摇了。“也许,他就不是读书的料!”他们的心里交织着深深的失望。“算了,让他混吧!以后想干啥干啥,我们管不了了!自己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然而,我们知道,在家长们的内心深处,是有一丝不甘、有一丝渴望的。他们渴望孩子们重获新生,找回那个曾经积极向上的自己。这时,我们需要告诉家长:“他们还是孩子。作为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我们要始终坚信,他们是有希望的。只要我们不放弃,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他们就值得拥有美好的人生。过去的已经过去,眼下的路不好走,但并不能说明将来就没有希望。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放弃,唯有信念和希望不可以。家长会,我们该讲些什么 胡慧娟

 

16. 寂寞是一种心态,孤独则是一种状态。寂寞是被动的,是需要治疗的一种短暂的心理疾病;孤独则是主动的,是有意摆脱外在干扰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寂寞需要走向人群来治疗,孤独则是希望摆脱人群来实现。孤独的人不一定寂寞,寂寞的人一定孤独。表面上看,所有人好像都很寂寞。事实上,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排遣寂寞的方法,只是各种活动仍是延续自己的寂寞,热闹过后,生命依然会陷入寂寞之中。寂寞是对群居者的诅咒,孤独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寂寞向左,孤独向右 杨林珂

 

17. 叔本华说,我们承受的所有不幸,皆源于我们无法忍受独处。如果我们的所有快乐都要从他人那里获得,那么说明我们只是活在他人的世界里,也说明我们的自我并不牢固,以至于要靠他人肯定才能确定自己。易卜生说,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就是那个最孤独的人。因为他不需要外在的支撑,就像一个腿脚好的人不需要拐杖一样。其实,不管什么时候,真正的力量只能从内心深处获得,外界仅仅是一种背景。精神人格最完美的人往往也是孤独的,因为他本身已经非常丰富、非常完备,不用外求。陈寅恪说,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这是一种壮美的孤独。尼采说,你飞得越高,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里越是渺小。老鹰不会与麻雀一起飞翔,这就决定了真正的优秀者是孤独的,而这种孤独是一种奢侈的精神狂欢。寂寞向左,孤独向右 杨林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