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08.17今日书摘(教师博览2022.05)

(2022-08-26 13:53:11)
分类: 读书

2022.08.17今日书摘(教师博览2022.05

/铠心

1. 学校教育没有终点,教师的角色行为所带来的意义也没有终,点,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每个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的人生轨迹,都是我们教育故事的续写,关键是在连续不断的续写中,教师回望自身角色,去发现“原来,我还做得不够好,我离理想的教师‘权威’还有很大距离”的遗憾和努力的方向。于是乎,教师在权威角色解构与重构的持续回环与升级中,必然指向教师的“专业性”所需要具备的终身学习和终身修炼的品质。教师权威角色的解构与重构 张鹏

 

2. 听话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最终我们会发现,听话又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尤其是对孩子的未来来说,听话可能就是一种束缚,让孩子变得懒惰,不愿意独立思考,不敢自主选择,这制约着孩子的能力发挥,影响着孩子的个性发展。缺少灵活和变通,也容易在社会生活中上当受骗。这个时候,家长就希望孩子有选择地听话,而不是一味地听话。害怕不听话,又怕太听话,真是左右为难。不听话与太听话  雒宏军

 

3. 美国著名教师雷夫·艾斯奎斯认为,现在的多数教室被害怕控制着。是的,我们的教师往往是孩子内心恐怖的制造者,我们的教室往往是孩子内心恐怖的发生地。有的老师总会把孩子的敬畏作为工作成败的标准,学校也总是把孩子是否服从老师作为对其考评的标准。雷夫呼吁,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刻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要把恐惧手段当作教育的捷径。要以信任取代恐惧,要做孩子可靠的肩膀,时时刻刻记得自己就是孩子的榜样。老师应该尽一切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善于做孩子的心理调剂师,想方设法愉悦孩子的身心,让孩子在你打造的舒适环境里心情舒畅、悠然自得地茁壮成长。我想,这不仅是千千万万个“蔡老师”的愿望,更是千千万万个“华佗”的夙愿。由华佗拜师说开去 诸葛福英

 

4. 每一次死亡其实都是惊心动魄的,都是值得警惕的,也是一种大悲哀。如何存续自己的生命?有人不断地积累财富,却忘了“积到多时眼闭了”的古训,看不到“一切都是抓不住的”这种“挑雪填井”的残酷现实。宗教普遍认为,人的本质是灵魂,人的灵魂是不死的,因而生命也是不死的,只不过肉体生命消失之后,灵魂进入了另外的时空,不同维度空间是看不到的,也是没法直接交流的。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肉体生命离开后,能够在其他生命中留下回响,那么他就是存在的。你能怀念这个人,能梦见这个人,那么他就是活着的。一个人不必为死亡忧虑,只管把活着的每一天过好,甚至把每一天都当成活着的最后一天去过。为那个即将到来的死亡做好准备,才能让生命活出意义。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生命就是你存在的时时刻刻。人生的真相是:过去的追不回,未来的靠不住,只有每一个今天才是你真正的生命时分。死亡教育中的生命哲学 杨林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