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06.25今日书摘(班主任之友2020.11)

(2022-06-26 22:38:52)
分类: 读书

2022.06.25今日书摘(班主任之友2020.11

/铠心

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告诉教师,不愿意与教师坦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这段话强调了师生间沟通的重要性,主要强调了学生对老师的坦诚。高中生师生平等的意识强。如果我们老师也能向学生开诚布公地谈谈自己的体会、感受,就更能够获得学生的理解和认可,以心换心的交流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利于问题的解决。(学生模仿老师之师生冲突的解决与思考 方芳

 

2. 莎士比亚说过:“为一件过失辩解,往往使这过失显得格外重大,正像用布块缝补一处小小的破孔,反而欲盖弥彰一样。”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肯定不会件件妥当,如果任凭失误的管理搁置,大就会埋下很多隐患。写班主任手记,则会直面管理中的失误,避免错误行为再次发生。在原生态记录里收获教育的幸福——浅谈班主任手记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胡蓉

 

3. 让教室成为一个悠闲的地方,师生在这里无恐惧地学习、生活,这就是我的教育理想。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心只有在悠闲中才能学习。”学生在这里,就是纯然的学习,学习语言、历史、数学、物理,学习健体、阅读、实验、游戏,学习勇敢、诚实、责任、合作等等,这是我理想的学校学习。我为理想而努力着。(教室,一个心灵悠闲的地方 刑志奇

 

4.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所占用的每一份资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其实都付出了代价一金钱、时间、精力,甚至还包括健康和快乐。所以,想开一点一孩子今天没去补奥数,但如果在家读了一本好书,带给他的积极影响可能远比一节奥数课更加深远。孩子这个周末没去上英语班,只是窝在家里信手涂鸦,但是她收获的快乐与满足也许可以让她在下一周的学习中保持斗志…当我们不再把“分数”当作唯一的安全感来源,孩子成长的另些可能性才会呈现出来。好的教育,永远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注重对学生良好品质与习惯的培养。“补课”本身并无对错,它只是众多教育形式中的一种。在教育大环境日趋浮躁的今天,在各种课外培训大行其道的今天,作为专业的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引领更多学生和家长一起做出理性的选择。今天,你去补课了吗?——剧场效应下如何理性选择

 

5. 孩子爱你,孩子恨你,都是有故事的,只是有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原来是这样 郭慧萍)

 

6. 毋庸置疑,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起点,无论高下,都是家长必须面对的现实。找到孩子的那根起跑线,站在路边为孩子鼓掌加油,孩子才能在不断地被肯定和激励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夸父逐日——目标的制定 费颖

 

7. 对于起点很低的孩子,有时接受也是一种给予,接受的是对方的心意,给予的是自己的接纳和信任,有了接纳和信任,对方的热情就有了释放的通道,而不至四溢,不但他本人有舒适感,周围人也有自在感,于人于己,都可安放身心。而我,则被孩子视为了“自己人”。孩子们的隐蔽痛点,我们是否懂得 郑英

 

8. 我不指望开展的每一个活动,都能让每一个人有收获有成长,但力求没有孩子受到无心之失带来的伤害,哪怕是一个。我们说教育要面向全体,这不是一个虚幻的全体,而是全体中的每一个人,是既见到森林也见到每一棵树木。班级里,关于意见征集之类的问题,可以采用少数服从多数,以多数为依据;但是关于孩子幸福和健康的问题一个都不能被忽视,一个都不能被牺牲。如果有一个孩子有一处痛点,我们就必须对这个点保持敏感,在决定和行动前慎之又慎,再好的创意,假如附带了一处伤害,其意义便可能归零,甚至是负面。孩子们的隐蔽痛点,我们是否懂得 郑英

 

9. 老师真的爱学生吗?这个问题看上去简单,认真回答却又是这么难。自己内心完全确信“我是爱你的”,在所有的行动中表现的都是“我很爱你”,并且让学生和家长都能感知领会,真正地做到这些,是多么艰难!这不是说你和学生谈了几次话、对他采取了什么帮教措施,或是为他做了一些事,就表明你是爱学生的;也不是说你把学生和班级管教得多好,获得了多少荣誉证书就能证明的。爱学生的班主任和优秀的班主任不一定能画上等号。优秀的班主任是用一定评选标准评出来的。标准可以制定得很客观、具体,唯有“爱”的多少,是无法量化的。优秀,是业绩,无法说明是否有爱,甚至有的业绩是需要以牺牲爱为代价的。我的教育情怀 陈宇

 

10. 一次和友人聊天,我说:做教育很重要的是“懂”。懂就是理解。不懂学生,爱就是虚假的。如果我不做教师,恐怕一辈子也不会知道“懂”是多么重要。教师总是把“教育”挂在嘴边,但如果连学生都不懂,怎么教育呢?从自己的体验读懂别人,需要悲悯;从别人的故事里读出自己,这是成长。我想,教育基于理解,所谓教育情怀,就是在互相读懂中产生的吧…我的教育情怀 陈宇

 

11. 首先就要打破思维定式,放弃固有的分类、评价观念,把每一个学生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来尊重,而不是给他们贴上形形色色的标签。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胸襟和悲悯。我一直主张取消“问题学生的概念。所有的人都有问题,问题来自多方面,为什么要把“某一类”(不符合既定标准的)学生定义为“问题学生”呢?班主任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而不是先定义,再转化问题学生。我的教育情怀 陈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