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7今日书摘(新班主任)
文/铠心
2022.01
1. 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行为方式。爱的行为并不会折磨你,也不会让你失控,更不会让你产生自我憎恶。爱并不会带来伤害,爱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苏珊·福沃德 《原生家庭》)
2. 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除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与每名同学单独进行一次谈话交流以外,我还会给学生和家长布置一份书面作业,学生写《我眼中的爸爸妈妈》,家长写《我眼中的孩子》。我要求学生和家长都要认真完成这篇作文,虽然不限字数,但要求写出最真实的感情,而且向他们承诺我会对内容保密。班主任仔细阅读,能够感受到学生和家长在书写时的情绪状态,能在字里行间发现一些亲子关系中的问题,比问卷调查效果好。(谋定而后动,动则有序——新班级快速步入正轨的三大策略
杨元璋)
3. 人捧人,同样适用于唤醒学生。班主任要注意适度而真诚,做到自然而不刻意:要学会观察,观察学生每一天的不一样之处,察觉他的进步,进而肯定他的进步,唤醒他内心的隐形天使。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公园里有两个园丁,都拿着管子在浇水。其中一个园丁浇得很急,水也不够均匀,水将小草都冲倒了。另外一个园丁拿着管子,只是轻轻捏一下管口,水就像雨一样均匀地洒在草地上。教育学生也一样,只要改变一下方法,就像轻轻地把管口捏一下,这样取得的效果就会不一样。所以,当面对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学生时,我们需要放平心态,学会以恰当的方式面对,通过和学生不断地交流碰撞,总结班主任工作技巧。同时,我们要从学生良性发展的角度善待学生,改变过去那种挑别的眼光,换成温和的眼光,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唤醒学生心中的隐形天使。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善待他们,让班主任和学生成就彼此,成为双方生命中的贵人。(用好心理辅导技术,唤醒学生心灵
朱鹏飞)
4. “拼多多”App是一个购物平台,主要是借助社交的力量吸引人们购物。我把这种方式应用在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上,在班里发起了“作业拼多多”活动。“作业拼多多”是由一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布置作业,并发起作业拼团,发起者是“团长”。“团长”需要在当天上午把作业写到“作业拼多多”专用纸上,利用课余时间向同学们推销自己布置的作业,并寻找愿意完成这项作业的同学。“团长”由谁担任?我主要采取以下3种形式确定“团长”:一是按照学号,全班同学轮流当“团长”;二是用微信小程序中的抽签助手,随机抽取“团长”;三是班主任直接任命近期表现好或进步大的学生担任“团长”。“作业拼多多”拼团成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团长”要找到一定数量的同学完成这项作业,比如星期一的“团长”至少找一名同学参与作业拼团,星期二的“团长”至少找两名同学参与作业拼团,以此类推;二是参与拼团的学生要保证自己会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作业拼多多
黄庆松)
5. “拼多多”Ap叩里有一个“砍价免费拿”的活动,我也用“问卷星”小程序设计了类似的作业活动,美其名曰“砍作业”。我赋予每个学生不同的“砍作业”能力。平时,认真完成作业学生“砍作业”的能力弱一些,一次只能砍掉0.5个班币,而那些作业完成不理想的学生“砍作业”能力强一些,一次可以砍掉1个班币。这样规定,可以激发那些作业完成不理想的学生主动、认真写作业,进而体会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感。(作业拼多多
黄庆松)
6. 为了更好地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在学生设定个人目标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理解并遵循目标设定的基本原则。具体性原则。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设定的目标不能是抽象的,不能是模糊不清的,必须是具体的,最好是有具体的数字化指标。只有具体的目标才能真正激发人。比如,“我要勤奋学习”“我要继续努力锻炼”“我要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样的目标是不可取的,应改为“我要每天晚上多学习10分钟”“我要坚持每天早晨跑步半小时”“我要让我下次的考试成绩进步15名”。可测性原则。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设定的目标必须是可以检验衡量的。这是跟上面的具体性原则密切相关的。比如,“我要勤奋学习”,这个目标没有办法衡量,“我每天晚上多学习10分钟”就是可以衡量的。现实性原则。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设定的目标必须是现实的,是有达到的可能的。这就要求目标的难易要适度。目标太低太容易实现,唾手可得,就没有多少激励作用。目标太高不能实现,会让人丧失信心,也不利于发挥激励作用。这个现实性要兼顾两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各种现实条件;二是要有适当难度,学生经过努力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学生应该“跳起来摘桃子”,不能“跳起来摘星星”。相关性原则。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设定的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特别是和总体目标有关联的。学生设定的具体目标,都应该围绕身心健康发展的总体目标,并且要彼此相关联。时限性原则。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设定的目标必须是有时间限制的。比如,初中生参加中考体育测试,为了达标进行体育锻炼,这个目标就必须有个时间限制。平时的目标设定也是这样,即便再小的目标也要确定完成的时间,哪怕是完成一次作业,背诵一首古诗,也要限制完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到拖延的理由,不仅失去激励作用,甚至让目标落空。(要目标,但不要目标颤抖——怎样帮助学生设定个人目标
马志国)
7.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两组被试给绣花针穿线。对第一组被试,实验人员先强调说明结果好坏的意义太大了,等被试有了足够的重视,才让他们开始穿线。对第二组被试,实验人员则丝毫没谈什么意义,上来就让他们开始穿线。结果发现,第二组被试很顺利就完成了穿线的任务;第一组被试很全神贯注地努力,手却颤抖得厉害,难以顺利完成任务。为什么第一组被试的手颤抖了?就是因为他们对活动的目标看得太重了。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作“目标颤抖”。学生常常会出现目标颤抖现象:太想写好字,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脚会颤抖!太想考出好成绩,心会颤抖!(要目标,但不要目标颤抖——怎样帮助学生设定个人目标
马志国)
8.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家长。每次与他们交流时,总有人希望我能支个招,快速地解决孩子的问题。我能理解家长们的心情,但我告诉他们,所有的方法都不具备普遍性,适合我的孩子的方法,用到另一个孩子身上就可能毫无效果;更重要的是,行为问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背后都有父母的影子。
如果说管好孩子有招式的话,那么“管好自己”应该算是第一招。有人说,好父母胜过好老师,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科学家发现,人脑中有一种叫作镜像神经元的细胞,它储存着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让我们可以想都不用想,就能执行基本的动作,同时也让我们在看到别人进行某种动作时,自身也能做出相同的动作。美国心理学家帕特丽夏·格林费尔德指出:“镜像神经元为文化的进化和演变提供了强大的生物学基础…如今我们知道,镜像神经元能够直接吸收文化。每一代人都是通过模仿、观察,来教育下一代人的。”也就是说,孩子的行为是家长行为的真实反映。我们平时怎么说话,怎么看待具体问题,怎么处理人际关系,都会印刻到孩子的头脑中,一旦形成不好的影响,就很难改变。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孩子的关键是父母的自我教育。(管孩子,先管好自己
乔能俊)
9. 蒙哥马利讲过这样的话:“人们蕴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而情感力量应该通过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予以发挥,这种方式应使人感到温暖能微发人们的想象力。”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情感,激活学生的这种力量,将他们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我被学生约谈了
胡小芳)
2022.04
10. “远路不须愁日暮”,意指人走远路的时候不必担心太阳就快下山了,只要肯坚持下去,终会达到目的地。班主任在明确了班级建设和学生培养的目标后,也应该把带班育人当成一次教育的远行,在自己谋划的班级教育“大棋局”里,以从容、笃定的心态处理班级事务,协调教育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行动研究中,彰显教育智慧、体味育人幸福。毕竟,教书育人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不是一节课的事儿,也不是堂主题班会的事儿。(构建双减背景下带班育人的大棋局
迟希新)
11. 教师要赢得学生,而不是赢了学生。所谓赢得”学生,是指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用自己的行动维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知道教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想要帮助自己进步和成长,所以才对自己提出改进的要求。只有将教育惩戒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育人效果。(双管齐下,一路生花
王畅)
12. 所谓“悬而不落,有而不用”,是指用爱和智慧感化学生,引导学生自我约束,主动向好的方向发展。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里写道:“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像这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惩戒,育人效果是最好的。(教育惩戒的三种境界
李婕)
13.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人在明确了某个目标后,目标就会对人产生激发力量。这个预设的目标对人的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效价,一是期望值。这个期望理论可以用公式表示为:M=V*E。式中,M表示激发力量;V表示效价;E表示期望值。所谓效价,是一种主观判断,也就是人对目标价值的主观评价。人们如果认为目标对自己有意义,效价就是正值;如果认为目标对自己没意义,效价就是零;如果认为目标对自己不仅没有意义还会有害,效价就为负值。只有效价为正值,目标才对人有激发力量。效价越高,对人的激发力量越大。与效价有关的一个因素叫关联性。所谓关联性,是指人对成绩与奖励之间关系的认识。成绩与奖励的关联性系数通常在+1和-1之间。关联性越大,目标的效价就越高;关联性越小,目标的效价就越低。所谓期望值,是一种主观概率,也就是人对目标实现可能性的主观估计。期望值在0到1之间,如果期望值是0,表明个人认为目标肯定不能实现;如果期望值是1,表明个人认为目标肯定能实现;期望值介于0到1之间,表明个人认为目标实现有一定的可能性。不言而喻,期望值越接近1,对人的激发力量越大。目标对人的激发力量大小,就是由效价和期望值共同决定的。(学生心中的一轮朝阳——班级管理中怎样发挥期望的激励作用
马志国)
2022.07
14. 兴趣的社会性,是指人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的社会意义的大小。也许有学生认为,干什么事,怎么干,这是自己的事,读书只是为了将来能考上大学,有个好工作,对别的不感兴趣。这当然无可厚非。但请注意,学生在说这话的同时,无意中肯定了一个前提:社会需要大学生,社会需要他个人认为的很好的那些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兴趣不是纯粹的个人偏好,必然与社会相关联,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色彩。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明白,要想让兴趣推动自己有所作为,就要让自己的兴趣适应社会需要。如果片面强调个人偏好,前景堪忧(引导学生成长最好的老师——班级管理中怎样善待学生的兴趣
马志国)
15. 兴趣的稳定性,也叫兴趣的持久性,是指人对某事物或活动保持浓厚兴趣的时间的长短。指向某方面的稳定兴趣,能使学生的思维专注而连续,保持长时间的一致性,注意力和探索热情较长时间指向同类的内容,从中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学会别人还未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在这方面获得较好的发展。与兴趣稳定性相关的是兴趣的转移。兴趣的转移有两种:一是以高层次需要为背景的主动转移。这样的兴趣转移,是个人自觉的理性的主动调整。讲究兴趣的稳定性,绝不是要盲目固守,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地主动转移。二是以低层次需要为背景的被动转移。这样的兴趣转移,就属于朝三暮四了,难以形成稳定的内在动力,也不可能表现出对学习和生活的耐心与恒心。(引导学生成长最好的老师——班级管理中怎样善待学生的兴趣
马志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