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杯咖啡

(2013-05-06 10:02:35)
标签:

标准化

社会化

情绪意义

教养

宝贝全计划

育儿

分类: 心理咨询
去年底在星巴克败了一个随行杯,尺寸大致是中杯的容量,在星巴克买的中杯咖啡自然恰恰能装满这个杯子。某一日外出,赶不上弯过星巴克买咖啡,就在路边小七超商买了杯中杯美式,用的也是这个随行杯,买的时候没有意识,回到车上啜了一口,才发现超商的中杯装的也将将满,原来所谓的中杯已经成为快速咖啡行业的标准单位,这不仅令我思考:生活果然是这么标准化!
把人说得都缺乏个性肯定要冒些被非议的风险,因为人多半觉得自己是独特的。从心理活动来看,我完全赞成人是独一无二的,然而当独特的心理活动形成情绪意义时,人类却又如此类似,我们能一眼看出大部分他人的情绪,甚至不需语言传达,甚至能分辨一个人在思考还是做白日梦,这就像买中杯咖啡,只要拿着杯子,我们就能拿到一杯250ml的咖啡,上哪儿都一样。
婴儿一出生就具备相当程度的标准化,否则医生就无从得知婴儿早产或足月,然而出生之后的学习成长,则是更漫长的标准化过程,就算孩子将来成为超凡的艺术家,他创作的艺术品最少也得有人懂得欣赏,而创作的编码和欣赏的解码算得上一种标准化的过程。如果艺术家的培养都得经过标准化的训练(最少在情绪展现和阅读上能同步),那其他学习的标准化程度肯定更高了。标准化也能理解成社会化,让孩子理解他人行动和意图并作出适应性行为,所以标准化算不上是教育之恶,这是人类社会建构的必要元素,我们在不自觉中都采取了相同的存活策略罢了。
所以,当中杯咖啡不能满足你的胃口时,你能做的恐怕也只有要个大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