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5-10-01 13:24:06)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从年龄上看,我不应该是个网络沉溺分子;事实上恰巧相反,我大部分的时间都盯着电脑屏幕。知道我这点毛病的朋友,最好奇的就是如何处理跟网友间的关系;而从实践的角度而言,我见过的网友已不下百人。所以,如果有个什么网络人际关系专家的头衔,不客气地说,我肯定能当之无愧。
最早接触网络,是在做音乐工作之前。22岁退伍之后,就在一家服务银行系统的电脑公司服务,而银行的数据资料在总行与分行之间传递,需要封闭的模拟专线,配合服务主机,才能将实时的存款帐目在各个分行之间交换,于是,身为维修部门的新近人员,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摸清楚银行系统的电脑拓扑结构。我熟悉电脑网络的方式与众不同,甚至成为公司的教学案例,就是在一次维修任务的时候,我误将一台打印机的风扇交流电的火线直接接触了铁质机壳,调试完毕之后启动电源,几分之一秒的时间,整个分行的电脑系统都被强电击穿,陷入瘫痪状态,而那时,正是下班前的结账繁忙时段。整个维修部门的同事都调动起来,几乎把分行的整套计算机都换了个遍,才在接近午夜的时候恢复了系统的运行,那是第一次觉得自己成为了一名人质,被扣押在犯罪现场,等着增援部队的解救,感觉特别惊心动魄。不过,也因为这次教训,我这个原本机械专业的傻小子开始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有了直观的理解,才打开了接触网络的大门。
严肃的银行计算机系统对我在工作上的专业产生积极作用之外,也启蒙了我在玩性上的探索欲望。公司一旦有新的硬件系统测试,我都自告奋勇地担任调试员,虽然有一些争风头的意思,更多的,是自己觉得好玩儿。渐渐的,仅仅操作公司的设备不能满足自私的占有欲望,于是,我在自家添购了电脑设别,以便堂而皇之地将公司的设备以调试之名带回家恶整。1989年底的386个人电脑,算是极其奢华的高档设备了,而这就是属于我的第一台电脑,是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然后,各种的调制解调器,电脑录音系统,县卡内存等,都在我不到10平米的房间登台演出,场面的混乱让我当时的女朋友都不愿意踏进这个区域,说她看着这些冰冷的玩意儿觉得吃味儿。的确,除了工作之外,我宁愿自个儿呆在屋里,就算对着屏幕发呆也好,要不,怎么后来得写那首《认错》来给人赔礼道歉呢。
优客发片之后,由于没有了固定的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加上自己还不怎么习惯交际应酬,所以呆在自个儿屋里的时间就更长了,原本挺能消磨时间的拆装测试因为适应的疲劳而变得索然无味。恰好一位电脑公司的同事在BBS上写了帖子,让我上去瞧瞧,就这么巧,手边上还有一台公司测试的调制解调器,于是,拨号上网,连上了那个电子布告栏,开始了我与网络的初相见。
早期的BBS透过的是线路交换的模式,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电话线路接入,才能对应地容纳这么多的在县用户。不在唱片宣传期,我就是一名闲人,为了避免在晚上热门时段拨接不进那几个热门的BBS,我能下午就上线,占着一条接入的电话线路,等到晚上跟朋友瞎侃。刚懂得在BBS上聊天的时候,觉得特兴奋,因为能把原形本色都隐藏得挺好,还能恣意地说一些平日不敢碰触的话题,所以,就一下子,上瘾到不能自拔。那段时间,也跟什么网友见面的,但是由于一个BBS的在线人数有限,当时也没有很好的一对一实时讯息软件,所以每一次聚会,都是十几个人一群,一起吃饭喝茶什么的。几次碰头,我渐渐总结了心得:不论伪装的计划如何周密,人用的文字还是坚定地反映了他的内心;BBS就是整体社会的小缩影,权力的高低跟魅力的大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虽然并不打算让所有的人都疯狂的喜欢我,但是争争排名的企图还是有的,所以,我开始盘算自个儿搞一个BBS,当一个掌握生杀大权的站长试试。
幸运地,互联网的封包交换技术在95年在台湾开始商业运行,加上自个儿在编程上面的优势,架设BBS的计划就在自个儿家里的个人电脑上完成了。概念简单的不行,就是把BBS的在线聊天以及留言板功能移植到WWW之上,让能浏览互联网网页的人都能在不转换软件的情况下轻松地开始聊天。很快,这个网站注册了域名,找到了主机托管的赞助场上,紧接着,浏览人数从几个人快速成长到几百人同时在线,当年(96年)底就成为了点击率排行榜前10名的网站。就那两年之间,见过的网友数量大幅攀升,常常是主办一个五十人的聚会,却来了一百五十多位网友;更有趣的是,这群人怎么也记不起来对方的姓名,见面的寒暄依然沿用网上的昵称。遵循了创新传播的S曲线,那时候认识的网友相当比例都是高学历知识分子,不少人拥有国外留学经验,跟现在对于网络聊友的普遍印象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正因为这群朋友的身份年龄比较相仿,那两年的经营真造就不少姻缘,好几对还要请我担任婚宴的介绍人。最终,我惊讶的发现,原本追求自私娱乐的发想,竟然成就了许多人的交情,这绝对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后来,因为念研究生,便把网站的事情暂时搁置,接着,到了北京工作,更无暇兼顾台北的业务,于是,这份网缘就渐渐淡出了生活。不过,就算如今已然四十郎当,电脑系统中还是安装这三套以上的聊天软件,跟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交换讯息。不要觉得网络虚伪,我真无法苟同,人说相由心生,在网络上,“相”的具体呈现就是文字,除非你不细心品味,否则怎不能描绘一个真人的形体?如果其中有任何忸怩作态,我只能说,这般的伪装修饰,在熟知的市井红尘中还要夸张得厉害,网络仅能承受因为对新媒介的陌生而令你丧失辩知能力的欲加之罪。谁要说网络不好,说网友虚幻,我可是要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辩论,谁让我相信,善与恶,决不之于载体,且之于人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父亲
后一篇:绿舟拓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