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做比做更重要

(2009-12-12 12:54:03)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关于阅读的论坛,听到媒体针对台湾学童的阅读能力所做的调查报告,在全球45个接受调查的地区和国家中,台湾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排名是第22名,平均水平以上的名次似乎还差强人意,但是在交叉比对之下,几个在国际市场上与台湾处于竞争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南韩和香港小学生阅读能力都在十名之内,在被评定为最资优的人数上,台湾也仅为上述国家资优人数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尤其是在阅读兴趣上,台湾的孩子更是敬陪末座,得到了最后一名。第一次听到这些数据,所有在场的听众都吓了一大跳,纷纷交头接耳地讨论应该如何提升台湾下一代的国际竞争力。主办单位考虑到这一点,同时针对台湾国中小学的学生和老师做了一次阅读能力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真的不这么爱阅读,而且年龄越大,阅读兴致越低。在学校教授语文学科的老师对这样的现象也表示力有未逮,如果能够加重语文阅读类课程的授课时间,或许就能改善孩子不爱阅读的状况。

大人们都是这么想的,不是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无论如何困难的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既然阅读能力不足,那就增加学习的时间,多读几本书,这样不就搞定了,不是吗?保持这种教养观念的父母恐怕要失望了,如果学习时数和强度越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就越棒的话,那么英文数学理化等科目都应该是孩子表现最好和最有兴趣的科目,然而在同一份调查报告中也显示,孩子的学习兴趣正好和学习时数成反比,英数理化等在不喜欢的排行中名列前茅,反而是学习时数最少的体育艺文课程最受孩子们喜爱。看来增加学习的时间未必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效果,却一定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为什么父母总是汲汲于让孩子参加好多好多的课外学习呢?

最该死的就是那句过时的广告词“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让这个世纪的父母都处于高焦虑的状态,永远都在担心自己为孩子做的还不够,除了自己日以继夜的努力工作之外,也让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学习课程,深怕孩子比别人少吸收了什么关键知识,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然而为了孩子的成长整日忧心忡忡地尝试各种教养方法,应该更有机会让孩子得到完整的学习机会,只是我们发现,焦虑感越高的父母,越容易安排更多的课外学习,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反而更低,更多的付出反而只能让孩子更不爱学习。在神经程序语言学NLP的训练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念:“相同的行为一定产生相同的结果”,如果某些科目的教学方式或内容安排没有因材施教地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一次兴趣降低一次,绝不会因为增加学习十次或一百次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一定是十倍百倍的降低,所以当孩子的学习不见成效,学习动机不足的时候,做父母的绝对不该做的就是增加学习时间,反而应该考虑重新安排时间,因为只有不同的行为才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孩子对某个科目兴趣缺缺,很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就是偷懒,或者没有耐心,而我们认为孩子对与学习不感兴趣就是一种警讯,表示课程内容的安排或者教学的方式不适合这个孩子,老师或家长应该及时调整。就像开过车的人都知道,如果汽车的排气管冒出蓝色的烟雾,行驶的时候也有动力不足的状况,通常是机油泄漏的警讯,车主都会赶紧停车检修,如果忽略这些小状况而继续行驶,恐怕没有多久车子就会抛锚而要进厂大修了。如果一辆代步的车子我们都会如此小心翼翼的保护,为什么父母要在孩子表示不喜欢学习的时候安排更多的补习课程?这样不就等于我们明明知道汽车机油泄漏的状况下,不但不停车检修,反而加足油门在路上狂奔,父母觉得这样的孩子还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跑多久呢?

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的能力让往往让父母十分担心,因为什么事情都勇于尝试很可能会伤了自己,所以就是我们在教养过程中让孩子学会“选择性的兴趣”,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当然要对孩子缺乏学习动力负起完全的责任。孩子没有兴趣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这些一定需要调整,需要花时间和孩子及老师讨论,才能重新设定学习方案,让孩子更有效率的学习,然而在这之前,想办法保留孩子最纯真的学习兴趣,父母该注意的不是再安排什么学习任务,而是好好考虑是否应该让孩子停止那些没有效率的学习课程,人生不是百米冲刺的赛跑,而是一场耐力毅力的马拉松比赛,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补充能量调整脚步,才能让孩子在这场人生的竞赛中具有加速向前的竞争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