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专门研究人类沟通模式的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包括语言与文字在内沟通符号的使用仅能传达大约百分之七的意义,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三的沟通内容是通过肢体表情语气瑜情绪等非符号工具来传达。听到这儿,我想许多父母都会和当初一样觉得大为震惊,因为对孩子的教养重点大部分都放在符号的使用上,包括更多的词汇以及更完整的逻辑,这些和智商关联甚密的学习内容在孩子沟通意义中竟然只占不到十分之一的比重,难怪有些孩子虽然学过了不少单词生字,却不清楚怎么和别人沟通,要不就是什么都不说惹人急,要不就是什么都乱说惹人气,如果家里有这样的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觉得很着急吧?
在沟通过程中非符号的内容往往和情绪有关系,就算是文字和语言这些具有逻辑关联的符号,通常也需要用情绪性的形容联结词来修饰。就拿“好”这个字来说明,单独出现不带情绪意义的时候,可以是“是”“承诺”的同义词,然而当“好”这个字放在其他字汇前面,不但意义不同,还能引发听者的情绪反应,比如“好吃”、“好好吃”,除了说明食品的美味,还带有积极愉悦的情绪,这时候文字也具备了情绪的意义。所以当大部分的父母和学校教育都在强调提高孩子词汇量的同时,对于情绪的教育也绝对不能忽视,第一步应该让孩子认识一些常见的情绪,并且能通过适当的语词告诉父母,然后父母才能在孩子出现情绪的时候明白孩子内心的想法,并且给予适当的帮助。明白自己的情绪并且能用丰富的词汇表达心理感受的孩子,除了能更快学会自己调适情绪,也能在日后语文创作上有更精彩描写比喻的能力。
和智力的学习一样,对孩子来说情绪的学习也需要有个过程,最好的时机就是在孩子出现情绪状况,通常是生气或难过的时候。中国的父母因为文化价值的影响,尤其在有别人在的场合,会对在哭闹的孩子说“不要哭”,或者说“还哭哦,羞羞脸”,这只是让孩子学会“情绪是不可以的”,然后逐渐压抑情绪,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长大之后什么心事都不告诉你,那就千万别再用这个方式对付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有任何反应的时候,都应该用接纳的态度先陪伴孩子,或者也可以同时这么说:“事情做不好觉得难过生气是很正常的,如果真的想哭就哭一会儿,没事的!”等到孩子情绪平复之后,再和他讨论刚才发生了什么,并且告诉他之前的情绪是什么,然孩子明白我们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情绪,并且接受情绪并且学会处理情绪的方式,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情商的发展,更能提升孩子的感受能力。
当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时时刻刻地陪伴在孩子身边,所以很有可能错过某些孩子的情绪事件,所幸的是只要父母把握每天睡前15分钟陪伴孩子,给孩子说一个情商故事,也能达到很好的情绪教育效果。如果父母想用现成的情商故事,可以参考《15分钟改变孩子》一书,如果父母打算依照孩子的需求编写情商故事,可以依照“起承转合”的原则编写自己的故事:“起”就是从今天孩子遇到的情绪事件说起,父母只要在孩子准备睡觉之前,身心都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下,问问孩子:“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啊!”通常孩子就会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说给父母听,这时候父母只要做个倾听者,不用急着教导孩子什么,因为回忆叙述的过程不但有助于孩子逻辑思考,也能让孩子重新组织认知,对于情绪的调控也有帮助。等孩子说完之后,父母只要把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替换成小花、小草、小动物或者卡通人物,这就是一个最适合孩子的情商故事。“承”代表承接提问,孩子对于自己很有兴趣的故事通常会边听边问,对于这些近乎无厘头的提问有时候会让父母疲于应付,这时候千万不要禁止孩子的提问,这会降低孩子听故事的兴趣,父母要做的只是重复确定一下孩子的问题,然后再把这个问题问回孩子:“那,你觉得呢?”“你怎么想的呢?”不但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也能让父母更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转”代表转化投射,故事发生的情节就是孩子白天发生的情绪事件,父母除了通过故事让孩子明白自己发生的情绪是什么之外,也要替孩子将这个情绪事件找到积极意义,比如白天爸爸不让孩子玩电脑游戏,父母可以在情商故事中告诉孩子这个时候的情绪是生气,也可能是沮丧,同时父亲心里头是不是担心用学习的时间玩游戏会影响功课呢?让孩子明白原来情绪事件也有积极的意义,转化心里的负面想法,重新找到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合”是接纳整合,不论孩子有什么情绪,父母都应该用接纳的态度面对,让孩子明白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样孩子就能更勇敢的面对每天的学习和挑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