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们的团体心理游戏

(2008-07-24 14:40:59)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组织了许多孩子们的团体心理游戏与培训课程,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与成长,有些部分是游戏设计与培训技术的改进,更多的部分来自于孩子的真实带来的成长体验。从汶川地震的孤儿到情商夏令营的宠儿,来自不同成长背景的孩子有着一张张各不相同的笑脸,而内心深处却都有惊人相似的纯真,每一场游戏的欢声笑语都印射了孩子最真实的情绪。透过亲身操作这些团体心理游戏的体验,希望提供带领者在组织类似的活动之前重视一些至关重要的原则,让团体心理游戏真的成为帮助孩子们调整情绪的良方妙法。

首先要特别强调的,是带领者的公平原则。不论组织由一位带领者及十几位参与者互动的小型团体心理游戏,还是由多位带领者分为数个小组互动的大型团体心理游戏,公平原则是所有带领者必须特别注意的重点。某些团体咨询的理论中要求咨询师站在一个完全旁观的角色,让团体成员在团体动力的促进下自行产生意义,而在具有一定带领目标的团体心理游戏操作中,带领者需要同时担任裁判与教练的角色,要求带领者完全抽离团体成为旁观者的可行性不高,所以在团体心理游戏的操作过程中,带领者对于自身的角色以及与参与者互动过程需要尽可能的公平,带领者在宣布游戏目标与规则,以及引导游戏进行的过程中,要做到裁判的公正公开;带领者在引导分享的过程中,要做到教练的公正公平。不同的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因为个体成长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带领者往往因为自身的心理状况及工作目标而将主观偏见带入团体心理游戏之中,造成某些不适当的个体行为被激励强化,某些需要关注的个体行为被抑制误解,这样的状况不但不能达成原本团体心理游戏针对参与者情绪调整的原始目标,还可能激化了另一种矛盾对立的状况。在一次儿童夏令营中,一个小学三四年级活动小组中八位参与者自发的玩起了“男生与女生的战争游戏”,男生女生有一些打闹嬉戏的动作,而两位带领者都是就读本科的女学生,看到小组中女生正在被男生“欺负”得泪眼汪汪的时候,就上前一把推开了正在嬉戏的男生,后来这个被认为“欺负女生”的男生十分生气,便把自己小组的队旗撕得粉碎。在上面的例子中,“男生欺负女生”究竟是一个真实的事件,还是存在带领着内心的构念,或许旁观者无从得知,重要的是,带领者在担任裁判的角色上,在公正公开的要求上似乎还能多考虑一些,第一步是以保护参与者的动作与心态将冲突的双方拉开,制止肢体或语言冲突,其次让双方有对等的时间对彼此看到的事实作出陈述,同时带领者可以分别给与参与者情绪的支持与安慰,最后请双方在情绪稳定之后相互针对冲突的行为或言语道歉,而这一过程都必须是公正公开的。另一次状况出现在分享阶段,带领者因为时间掌控的关系终止了小组讨论,其中一位参与者觉得自己举手发言没有得到重视便愤而离席,不再参加后续的活动。参与者积极分享的态度是需要鼓励的,能有效的促进团体动力的推进,在时间有限而参与者发言仍然踊跃的时候,建议带领者可以先暂停,宣布时间上有些紧张,还是欢迎参与者的分享,同时邀请分享的参与者能够协助带领者控制活动时间,然后再让参与者完成分享,做到公正公平对待所有参与者的分享。

带领者的身心状态,也是影响团体心理游戏操作效果的重要因素。简单的说,带领者需要在公平的原则下透过身心参与团体心理游戏表达对每一位参与者的积极关注,引导所有参与者投入团体心理游戏的过程之中。在团体心理游戏活动初期,尤其是团队建立的形成阶段,带领者的角色更像是导师及裁判,除了给与明确的规则和目标之外,也是参与者模仿及学习的对象,如果带领者不能将身心状况妥善调整,并且积极关注所有的参与者,将影响参与者对团体心理游戏的投入,甚至延后阻滞团队的形成及建立。一场大型的青少年夏令营,不同的带领者所带领的小组在团体动力上就呈现截然不同的状况,积极关注的带领者所在的小组经常都可见到参与者与带领者围成圆圈,或者游戏或者讨论;而身心准备状况不佳的带领者,除了自身并不参加小组的团体,选择坐在参与者的后面或外圈,同时积极关注度不够的带领者所在的小组成员经常是涣散的,很难要求参与者回到团体之中。身心参与团体心理游戏除了在心理层面上的积极关注,同时也意味着躯体性的体能状况,部分团体心理游戏设计中需要让参与者透过肢体的动作达到机能的调整,进而促进情绪的改善,如果带领者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宜进行较为激烈的体能活动,或者在游戏设计中暂时不安排体能付出较大的活动,或者考虑邀请其他带领者协助引导。有些时候参与者很难形成团体的原因不一定是带领者的身心状况,而是带领者过于关注其中一位活着几位参与者,未能把握公平原则所造成的。一位带领者因为团体中有一位身体状况不佳的参与者需要照顾,所以在游戏过程中一直抱着这位孩子,最终造成一天的活动之中,大部分的时间其他成员都无法集中注意力执行活动的规则、完成游戏的目标。

适合而熟悉的游戏,对于团体心理游戏的推进至关重要。游戏本身不是目标,而是过程,对于参与者而言,在团体心理游戏的过程中将所见所闻内化成自身的感受,透过引导分享转化为心理活动及日后行为才是最重要的目标,所以,带领着在射击游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找到适合的游戏,也就是与“事”的目标能紧密结合。其次是带领者对于游戏的熟悉程度,如果带领这本身对于游戏目标及规则都不能有效掌握,容易造成参与者因为目标规则不明确而产生迷惑于困扰,参与者的感受与游戏目标的设定发生出入而影响了团体心理游戏的效果。某些气球游戏在成人的团体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在青少年为参与者的活动过程中往往造成带领者控场的混乱,因为孩子对于气球本身的注意力搞过达成游戏目标的注意力,在游戏还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参与者就因为过于兴奋而不能专心理解游戏的目标与规则,虽然游戏的过程看起来热闹精彩,却只能起到热身的效果。一些针对多小组的大型心理游戏除了一名带领者之外,还需要小组中的带领者配合执行,这一类的游戏就需要所有带领者都对于游戏的目标几规则能清楚地掌握,否则极有可能每一组执行的规则有所出入而令参与者觉得不公平,分享的感受偏离了游戏设计的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