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禁不起冒珣同学的热情邀约,前一天还在常熟的我特意赶了个早回到上海。虽然对所有人说我是为了参加当天的爱国游行,但是去川沙钓鱼吃河鲜才是心底的渴望。那天中午草草的在人民广场转悠了一圈,就着急的给冒珣同学打电话,确定了下午一段时间没有同学会开车过川沙,便下定决心自行前往。说来好笑,虽然在上海已经有4年的时间,不过之前总忙着工作,哪儿都没有认真地走过,所以要让我一个人从人民广场奔赴浦东川沙,还是有相当的挑战性,真需要有点决心毅力的。还好之前同事的朋友是川沙本地人,有一会儿曾经听他提过在金陵路南北高架边上有公交车能到川沙,于是我就从人民广场出发,走着找到那个公交车站台,跳上车展开头一会的公交车城市之旅。重获学生的头衔让我的生活开始放肆起来,许多原本不想做,或放不下身段不敢做的事情又开始排入了我的旅程表,而这一个多钟头的公车旅行就是很好的写照:一个多钟头之中的一百张陌生脸孔在穿行的喧闹街道中流过我的身旁,有点疲惫的我却遗世而清醒独立的感受早已模糊的生命片断。我很难让你知道那种状态,突然理解这个年纪的自己连坐趟公车都得有相当勇气。一场短暂的白日梦被终点站的来临打醒,穿沙的新鲜人趁着冒珣同学还在路上的时间走了半圈,又是一个与上海不同风情的小镇。前一天才在常熟惊叹江南处处好风光的我开始对川沙有了好感,这又是学生身份赋予的优势,我有大把的时间停下来锻炼自己的感受力,而不像以前总是匆匆路过。
冒珣同学在川沙的麦当劳里找到了我,领着我去钓鱼场。陈岗同学在鱼塘边上钓了大半天的鱼,拉着刚下车的我们参观他的战利品,让我好生羡慕,要求渔场主人再开放30分钟时间让我试试身手。对于垂钓已经生疏的我半个钟头后总算拉起了一条鱼,算是对在旁边等待的同学有了交代,约好吃鱼不钓鱼的蓝美玲同学恰巧赶上这条鱼的出水仪式,也算给今天的钓鱼活动画下了比较完美的句点。稍做收拾,同学一行便往晚餐的三甲港出发。三甲港在长江口南侧,正位于浦东国际机场边上,这次冒珣同学用心挑选的地点十分有特色。10几位1班的同学加上我这个2班的代表,晚餐的气氛原本就十分热烈,加上朱继南同学的不期而遇,同学的兴致就更高了。毛建伟同学提议下周课程的周五晚上应该组织活动,让两个班同学能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加上每次同学的外地参访都是由当地同学接待,这次也该由上海同学出面作东。这个提议得到在场同学的支持,我当然义不容辞的担任联系组织的工作。就这天晚上,我们相约22号晚上不见不散。
最后能把22日活动顺利完成的幕后功臣,1班的班代樊艳伟以及2班的王伟刚同学是当之无愧的。决定组织这次两个班的集体活动之后,地点经费以及联系就成为最实质的问题,如果不是伟刚和艳伟主动参与工作,估计我们无法在不足一周的时间之内安排好所有的工作。伟刚热情且积极地介绍了百乐门的市场营销主管给我们认识,从沟通到签约以及定金垫付,无处不有伟刚的热诚付出。艳伟变更了早已安排好的工作行程,亲自参加场定决定以及同学联系,缺少了他当天活动气氛恐怕也无法营造得如此完美。周五在百乐门的晚餐以及一台老上海的歌舞秀营造的不只是昔日上海的华丽气氛,而是同学之间更多的相互感动,“欢迎你们到我这儿来”变成同学之间寒暄的话题,而交换的条件就仅是简单的一声“好同学”。我真的骄傲我能成为这儿的一分子,能成为上海同学的一员欢迎五湖四海的同学在我熟悉的城市参加学习,当然我也请你原谅我偶尔的放肆,就像我说的,借着同学的身份,我开始敞开了因为世故而封闭的真我,真心感觉世界的同时可能无意地让人觉得任了性,不过我真不担心,我的同学总会理解,毕竟我们都在尝试着回到用心沟通的年代,我确信,是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