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原来 爱也要懂策略
相信很多父母在参加学校家长会的时候听过老师说这样的话:你们家孩子其实很聪明,学习能力很强,就是没法控制情绪,一旦生起气来就要吵闹好久…听到老师用这样的话来总结孩子的状态,做父母的你不知道会怎么想呢?这句话似乎在暗示如果孩子没有情绪,关于智慧的学习就能够不受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没有情绪的人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你做个记忆的小游戏,请你现在回想一件小时候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不论是开心的还是难受的都可以。大部分的人都能很快的回想起小时候发生的事情,,画面感觉,甚至声音过程都历历在目,仿佛这件事情刚刚发生。然后我想请你从小时候的回忆中回来,再想想看上个星期的今天你的午餐吃了些什么?如果你想不起来的话那就对了!虽然从遗忘曲线来看,一个星期之前的事情应该要比好几十年前的事情遗忘得更少一些,我们却因为吃饭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而容易遗忘,而小时候的印象因为连结了强烈的情绪,所以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管理情绪是在我们大脑的边缘系统,属于大脑比较核心的部分,除了情绪反应之外,边缘系统还掌管了长期记忆,所以任何有关强烈情绪的事件都会成为我们终身的记忆,这也难怪我们会对初恋情人念念不忘了。
如果你知道掌管长期记忆和情绪反应的边缘系统在孩子出生之际就已经发展完善,我相信父母就能明白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无法教育孩子成为没有情绪的人。然而为什么有些人能很好的跟自己的情绪相处,有些人却很容易情绪失控呢?这就要提到掌管人类高级思维的大脑皮层了。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大脑皮层虽然从出生之后拥有足够一生使用的脑神经元数量,但却要到二十五岁左右才能发展完善,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习都和大脑皮层的发展有关,尤其是存在性逻辑思维能力。相对于其他地球上的生物而言,人类拥有最发达的大脑皮层,所以我们都具备了数理运算、语言沟通、空间定位和艺术创造等等的认知能力,而所谓的智商测验多半也在评断孩子大脑皮层的能力,只要给与孩子更多的认知学习,大脑皮层的发展就会因为刺激而发展得更强大,孩子的智商也就越高。然而,在追求高IQ的迷思下,父母往往忽略了大脑皮层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调节身体调控情绪的部分,因为管理身体的外周神经系统和管理情绪的边缘系统都在大脑皮层之下,所以我将大脑的整体协调发展成为大脑的垂直整合,相信父母曾经听说过左右脑掌管感性和理性的学说,或许对于大脑发展较为完善的成人来说更为适合,然而孩子的大脑还在快速的成长,大脑皮层和其他系统的协调还在链接,我相信垂直整合是更适合孩子大脑发展的策略。做父母的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孩子的成长就是从完全的情绪反应到认知情绪协调的过程,如果父母明白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是让大脑皮层学习和边缘系统协调的过程,相信就不会出现一味否定情绪的教养方式了。
因为那一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许多焦虑的父母就过早地送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认知学习才艺班,背诵许多英文单词和作文模板,再加上才艺班的老师不明白孩子大脑发展的阶段,采取反复朗读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确能刺激大脑皮层,让孩子用序列的方式记得一大堆的东西,只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训练大脑皮层水平整合,一方面不容易让孩子形成长期记忆,容易边背边忘之外,大脑皮层也缺乏和边缘系统整合协调的机会,也就无法学习如何控制情绪。因为情绪是人类最初形成的智慧,又和外周神经系统比较接近,所以任何外界的刺激都会优先启动情绪,再加上孩子缺乏认知情绪整合的训练,一旦情绪大脑兴奋了,大脑皮层也就束手无策,不论孩子拥有再高的IQ,这时候也就只能任凭情绪绑架身体,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了。
最佳的大脑垂直整合学习就是“认知+情绪+身体”,有个反面例子是关于孩子学钢琴的故事,从幼儿园一直在父母的要求下学琴的孩子一向表现优异,然而却在考上大学之后决定再也不弹钢琴了,因为之前教钢琴的老师总是在他弹琴的时候手上拿一把尺,如果那个手指的音符弹错就重重地敲一下那个犯错的手指,这的确达到了大脑垂直整合学习的原则,错误的行为得到身体的疼痛形成负面的情绪,下一次就不犯同样的错误了,只是这样负面的情绪持续积累,最终形成“想到钢琴就不舒服”的感觉,等到自己能独立自主,就再也不想碰钢琴了。所以掌握“认知+情绪+身体”的大脑垂直整合学习,很好的方式就是趁着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去参观这星期学校课程的内容,比如博物馆、植物园、天文馆等,在父母的陪伴以及欢乐的情绪中实地接触学校所学的内容,这样就能让孩子轻松快乐地形成长期记忆,同时也让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有更多的机会协调发展,在父母的陪伴下轻松地将孩子培养成为高IQ高EQ的棒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