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初二就因为父亲的支持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不菲的名次,陈曦,一直是《创智赢家》选手中被高度争议的角色。
其实陈曦很简单,二十五年以来一直追求的就是关爱。出身于高度逻辑性管教的家庭,陈曦早就习惯了形而外的纪律严肃;加上数学及编程的结构演算,陈曦下意识的要求规范、对自我及朋友。第二期任务的E6事件、客观地说、是陈曦一个人造成的,不过、在我来看、起因却是没有人发现陈曦的渴望,就是一点点的爱。
陈曦还是个孩子,斥责是他对同事与密友的沟通方式,而这种姿态仅是工具,我想连陈曦自己都没发现、他想要的是自我价值被肯定。看过陈曦博客的人都能有这样的感受,就是他内心存在着高度的不安,他自己下了个注脚,就是不安全及不安定:缺乏安全感让陈曦总想得到肯定,在太多的逻辑训练之后陈曦习惯用严肃纪律来获得物化的短暂安全;不愿意安定的心是明白物化的安全总要结束,与其被动地接受环境取回辛苦挣得的认同,陈曦宁可自己颠覆垂手可得的美好。陈曦是个孩子,按部就班地想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期待一个真心的表扬,所以、再怎么巧妙安排,陈曦就碰不得有人关心,在感情面前,陈曦融化得很快,而且、也彻底。
天才少年是个荣耀,也是个包袱。千禧年应某集团公司的要约代为执行一家并购重组,就遭遇原公司管理团队的强烈抵制,谁都不能相信接管公司的竟然是一位年仅二十一岁没有管理经验的轻狂少年,甚至、一些资深的管理人员扬言跳楼抵制。这段经验在陈曦心中留下了疤痕,在我看是个好教训,管理更多的涉及了人性,一种无法定量的默契与人格魅力,而这些、都是陈曦现在还需要摸索的。天才少年是种能力,却也是种扭曲。陈曦习惯用二分发匠人划分成聪明与否,然后选择严肃纪律的方式与后者沟通,也许双亲的教育让陈曦凡是选择高效,却冷落的陈曦还在温暖跳动的真心,而陈曦自己、也习惯忽略了人真性情的触动,这部分,绝无可能用二分法里清的。天才少年的二分法,最终体现在自己的身上,就是外在于内心的冲突,而且、显得十分激烈。
我欣赏陈曦,我知道他清楚自己追求自我肯定,不过我不清楚陈曦知不知道,追根究底、他要的只是一样东西,就是爱。陈曦想要掩饰自己柔软的情绪,还是不经意地被旁人发现,或许,陈曦自己也不清楚,他总散发着相同的讯息,就是渴求关爱。我相信他,很多针锋相对都是无心的,对于陈曦,我想要请你一块儿重新定位,把爱和关怀放在前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