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2014-04-17 22:23:35)
标签:

六年级总复习

小学数学

分类: 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在刚过去的教学开放周活动中,我承担了数学展示课的任务。这次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进度我选取了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的第一课时《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众所周知,复习课不好上,不好在教学内容多且散,这就注定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单一且枯燥。带着问题,我仔细思考教材编写的内容(其中还包括不同版本的教材),同时还参考了很多教学资料,最后确定教学重点为对数的分类,同时在分类的同时,复习数的意义、数位顺序表以及一些相关的基本性质,最终寻找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出后,教学过程中可圈可点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     解读教材懂取舍

教材第76页到77页的内容所呈现的是一幅主题图,但提问:图中有哪些你学过的数?说出它们的含义。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内涵深刻。首先作为起始课,选择从数入手,正好体现了数在数学学科的特性——基础性。同时数有很多种类,而主题图中的数也正好明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仅限于正数、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由此看来,教材的编写已经帮我们把知识进行了初步的分块教学。随后,第77页上面是一段文字介绍,我把它理解成本节课唯一的新知。紧接着第一个练习就是数轴。为什么每次学数时都会有数轴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毫不犹豫把这节课的主线定为了数轴,因为在数轴上认数、分类是再合适不过的。

2.环节设置脉络明

根据教材的编写确定好教学内容后,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理和复习中来是本节课的重点。作为全学段的总复习,每堂课就像是回忆录,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是零散的,怎样引导学生把像珍珠一样的知识点用线串起来,是教师最应该做的事。

本节课我选择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前,让学生完成自学提纲的同时对数的认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再在课堂中小组交流,这样学习有目的,交流有方法,为本节课的重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质疑答疑环节中,我选取的是小组汇报填数轴上的数,而这些数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整数、分数,当然也可以填小数。分数中我又设置选取了真分数和假分数,这样学生学过的一些数基本都涵盖其中。在分类时,我和学生借助数轴,清晰直观的看出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数进行了两次分类间的异同。同时对数位和记数单位进行了复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满十进一”的理解。回顾分享环节是很多数学课堂上必有的环节,很多老师重在对知识点的回顾,其实对于总复习课,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回顾和反思。因此和学生一起对整理和复习的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得出结论:分类、对比、画图等方法都有助于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最后的课堂检测除了练习,我制作了一组简短的对数的记数系统的图片资料,旨在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文化的美。

3.板书设计重联系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能清晰的体现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完善对数的认识相关知识的建构。

回想过程,仍有些遗憾。在教出中,对数进行分类时,如-3,-2,-1这些数都属于整数,板书时,要添上省略号,我把省略号误写在-1的后面,虽说学生没有反映出问题,但也看出自己考虑问题欠周全。同时,我未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反馈,灵活的处理教学时间,导致在40分钟内没能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很遗憾也很气馁。如果在回顾分享后及时结束本节课,对于学生而言也算是一堂完整的知识建构的课,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时课不一定要完整,在40分钟内学生能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就够了。

唯教之道在于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对每堂课进行充分的预设,了解学生,读懂教材,使自己的数学课堂更高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