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季湿邪多伤人,祛湿调脾很重要

(2012-03-02 11:15:3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养生

  我曾经诊治过这样一位男性患者,40多岁,穿着打扮都很讲究,看上去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典型的成功人士。开始还以为他是陪别人来请我看病的呢,但他一进诊室就开始诉苦,他说:“路老,您快给我看看吧。我身体一直挺好,可最近这段时间老觉得特别累,爬楼三四层就喘的特别厉害,动不动就头晕,早晨起床就跟一晚上都还在工作似的,感觉特疲惫,全身酸得难受,白天还容易犯困。”还到医院查过血糖、血脂、尿酸、血压,结果指标都高,西医开了七八种药,有降糖的、降脂的、降压的、降尿酸的……但吃了都不管用。经过为他看舌苔,问二便,把过脉后,我问他:“你吃的挺好的吧?”这个患者愣了一下答道:“是呀,人到中年,要注意补一下,老婆在家没事,经常给我煲各种滋补汤。不过我在家吃不了几次饭,常有饭局。应酬客户,没办法!”听过他的叙述,我就跟他说:“你这病就是吃出来的,以后记着点,多吃点清淡的东西……”

  为什么要跟大家讲这个患者的故事,因为他很有代表性,经过自己的拼搏,事业有成,但身体却垮了。就像他说的“在家吃不了几次饭,常有饭局”,偶尔在家吃饭,老婆还会给煲滋补汤,这样饮食没有节制,脾胃根本无法承受这些“膏粱厚味”,代谢失常,于是堆积在体内形成了痰湿体质。治疗上就要除掉他体内的痰湿,这样血糖、血脂、血压等各项指标才能降下来。我给他开的方子旨在健脾祛湿、化浊,并嘱咐他要节制饮食,加强锻炼。三个月后,患者精神清爽,各种症状基本上都消失了。

  现代人痰湿体质的占很大一部分。中医所说的湿,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湿,就是自然界潮湿环境造成的,多见于南方梅雨季节;另一种是内湿,这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后出现的一种病理产物,也就是说体内水分过多或代谢废物排泄不畅,日久就形成痰浊或痰湿。这好比自然界中水的治理一样,江河湖泊各行其道,天地阴阳相交,风雨雾露适当,就是人们说的风调雨顺,整个自然界就很和谐;反之江河阻塞,泛滥成灾,就会造成局部水汽过多,影响生态平衡。中医把人体比喻为一个小宇宙,脾胃相当于宇宙间的水利枢纽,只有这个枢纽正常运转,才不会造成水湿泛滥。但如果平时不注意,损伤了脾胃,就会导致痰湿。

  怎样才能让身体远离痰湿的困扰呢?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1、尽量避免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长期居住在这种环境中的人,平时应多食一些有化湿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茯苓粥、荷叶茶,五爪龙炖肉,苏子拌菜,黄芪人参茯苓炖鸡,生姜炒肉等。

  2、保持良好心态,心情舒畅有助于脾胃健运。

  3、多做有氧运动,动则升阳,脾阳一升,水液自能运转。

  4、节制饮食,避免大量饮酒,酒能助湿。同时少吃大鱼大肉,因为肥甘厚味一方面滋腻碍胃,另一方面也能助湿。

  5、调整起居时间,劳逸结合、尽量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医有句话叫“思虑伤脾”,长期过度的脑力劳动也是影响脾胃功能的重要因素。

  6、经常按摩太白穴和足三里穴。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每次按摩这两个穴位3-5分钟,以酸、麻、胀为度,有健脾祛湿的作用。

  上述方法是我日常养生的妙方,如果症状严重,通过自我调理仍无法缓解,还应该及时求医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