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和中风病为病在血脉或络脉,共同的病理特点为血脉或络脉阻滞,引起阻滞的原因除了气血不足、运行失调外,湿、浊、痰、瘀四者相互搏结是关键,脾胃是产生湿、浊、痰、瘀的根源,湿聚变浊,浊聚生痰,痰入血脉,与血相结,痰瘀互结,沉积脉中,导致动脉硬化或狭窄,甚至导致血脉不通;痰浊积聚于内脏、肌肤等产生肥胖。而饮食因素,如饮食失节,饮食不洁,过食肥甘,膏粱厚味,加之脾胃虚弱,是湿浊痰瘀产生的根基,是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源头病因。秦景明在《病因脉治》中明确提出痰瘀互结可至心痹痛:“胸痹之因⋯⋯痰凝血滞”。曹仁伯在《继志堂医案》中也有“胸痛彻背,是胸痹⋯⋯此病不惟痰浊,且有瘀血交阻膈间”的记载。《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说“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亦也。”充分论述了肥瘦与脾胃虚实的关系。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