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肝肾治青盲
(2011-05-30 09:01:08)
标签:
健康养生诊治临床探究 |
分类: 四诊心法 |
余临床40年余,虽以内科为主,然对《审视瑶函》、《银海精微》等眼科书籍,亦常涉猎研索。凡遇目疾,除按五轮八廓辩证外,恒从内科角度辩治,偶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举一例,以窥一斑。
曾治一女性,48岁,已婚。患高血压10余年,血压波动在180-170/120-110mHg之间,禀性刚直而急躁。1969年7月,因高血压、头晕、头胀、恶心、左眼突然失明被××医院诊断为:左眼底颞下分支静脉阻塞,水肿,出血。治疗3个月痊愈出院。之后血压仍不稳,头胀而晕。1980年初,又感头晕目涩,疲乏思睡,午后潮热,腰酸腿软,步履不稳。月经按期但量少色淡。1983年7月3日,正值经期,左眼突然视物不明,昏渺,蒙昧不清,肢体拘挛,经水亦随之而闭,兼有咳嗽气急,胸闷憋气,咳吐大量白粘痰,遂入××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高血压、左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玻璃体积血。住院4月余,证情时轻时重。经水虽闭但经期前后则眼底出血一次,已经形成规律。视力减退日益严重,终于11月28日失眠,而自动出院。
1984-3-12延余诊治。
5月3日三诊:以上方进退化裁,迭进20余剂,诸症悉除。左眼视力恢复到1.0,唯纳谷欠馨,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略数。标证已除,治宜缓图,拟健脾益肾之法。予参苓白术散健脾助运,培土生金,以益气血生化之源;杞菊地黄滋阴敛阳,俾水木相生,肝血得养。
1986-1-2随访
按:本例眼底出血8月余,似为医家少见,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虽无此名,但根据症状,与行经纽血颇为相似。经行纽血以鼻纽为多见,齿纽次之,眼纽尤次之。其中眼纽表现于白睛溢血者多见,即现代医学之球结膜下出血,当属血灌瞳神范畴。肝开窍于目,瞳神属肾,肝肾同源,而肝又为女子先天,本患者年近半百,冲任脉衰,血海空虚,肾水不足,阴虚火旺,故每逢经期则冲任之气必随虚火上炎,热伤血络则血外溢,而致眼底出血,随经期而周期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