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荆州花鼓戏为何没能落户武汉?

(2016-07-24 20:56:06)
标签:

荆州花鼓戏

沔阳花鼓戏

文化

分类: 沔阳史志

    民国五年沔阳花鼓戏进武汉,曾一度有在武汉发展的意向,但是,这一意向却遇到挫折,不得不转而回归江汉平原发展。

  仙桃花鼓戏剧团老艺人束小云回忆这一段历史说:“赛湖北、沈四、唐石头组织一帮人去武汉唱戏,就在武汉打响了。武汉是一个唱戏的码头,以前旧社会唱戏,各个战线要有人,楚剧有沈云陔。当时他们看花鼓戏唱红了,怕花鼓戏把楚剧吃掉了。所以去闹花鼓戏的市,不得安生,闹麻烦。花鼓戏一帮人来武汉唱戏没有后台,搞他们不赢。不让安生,就回来了。楚剧在武汉站稳了,花鼓戏只能在农村了。所以他们就说在我们自己地方搞啊,和各个地方都断交了,就是这个意思。赛湖北,那是有名啊,戏唱得好。这些人,到沔阳地区去,是非常受观众欢迎的。为什么叫赛湖北呢,在武汉唱红了把整个湖北都盖住了,比楚剧唱得好。就是花鼓戏没有后台,在武汉站不住脚。这就是花鼓戏在武汉为什么没有站住的原因。”

  这一段历史,在荆州花鼓戏的戏史上被称为“割袍断交”。这个故事有两个要点不可忽视:第一,它从一个侧面映现了荆州花鼓戏早期受其他戏种排斥打击的历史痕迹;第二,它显示了荆州花鼓戏的地域定位,这就是“只能在农村了”,“在我们自己地方搞啊”。

     只能“在我们自己地方搞”的“沔阳花鼓戏”自此扎根于江汉平原,在江汉平原上发展起来。在这片土地上赢得无可争议的主流地位。在访谈中,我们一再被告知,“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他只听花鼓戏”,“我们这个地方精神食粮就是花鼓戏为主”,别的剧种“进来不了,来了也没人看”,“那个京剧汉剧楚剧在我们这里都不行,没有市场”,即使受群众喜爱的皮影戏,“也是用花鼓戏腔调来唱”,花鼓戏绝对主流地位不可撼动。

 

【相关资料】

宣统元年(1909),沔阳花鼓戏第一次打进武汉三镇亮相亮牌,沔阳花鼓艺人卢金玉、周高等组班,进入武昌徐家棚、汉口火车站、汉阳鹦鹉洲的露天(剧)场和茶楼酒肆,演出了《站花墙》、《柳林写状》、《三官堂》等节目,为期两月而不掉座,誉满三镇。

进入民国六年(1917)。沔阳花鼓戏艺人陈新苟、陈加林、沈四、谢春城、唐石头、姚玉春、黄黑苟、五福兴等二十余人第二次进入汉口法租界共和升平楼(这是当时武汉三镇第一家正式剧场)演出,结果又以精彩的唱腔和表演轰动了江城。

“赛湖北”谢春诚(1889一1966) 沔阳西流河人,14岁学艺,工旦角,扮相端庄秀丽.嗓音圆润悦耳,唱腔声情井茂。他于1917年随其师陈新苟与名角沈四、杜金庭、黄黑苟、唐石头等首次在省城汉口华清街共和升平楼演出《十枝梅》、《思凡》等拿手好戏。三个月场场爆满.与享誉湖北的黄孝花鼓(后更名楚剧)著名演员江秋萍(女,艺名“小宝宝”)等唱对台戏,艺胜一筹,名震武汉三镇,观众敬奉艺名“赛湖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