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坊(沂水县黄山铺镇)

标签:
云水禅景区圣水坊龙兴寺沂水县黄山铺镇旅游 |
分类: 古迹、景点、纪念地 |
【圣水坊】
圣水坊,又称云水禅、龙兴寺,位于沂水县黄山铺镇西北部、圣水坊村南500米,距县城12公里。三面环山,唯北有出口。此地风景秀丽,文化古迹颇多。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水禅有三大特点:山奇,树奇,水奇。
山奇是:云水禅被西游记传说中的九顶莲花山环绕于中,山是土山,群山秀丽,绵延数十里,形如巨蟒;郁郁丛林,古木参天,山顶处岩石摇摇欲坠,清源河缓缓流于山下,景色怡人,风景独特。圣水坊即为山名,也为村名。村与山隔河相望,人户数百,错落有致,常见炊烟袅袅,总有村姑放歌。河上有桥,与山相接,每至清晨,便有队队男女担桶去山间取水。来来往往,穿梭不断,绘成山村绝妙图景。
树奇是:云水禅有名扬八方的银杏雄树,树径2.25米,高33米,遮荫半亩多地,树龄已达1300余年,在此树北、东、南三面15米处,均匀排列着八棵合抱粗的雌银杏树,被当地人称为“九仙落圣水”。
最负盛名的是云水禅的“水”。在银杏树下,有座始建于宋代用石雕成的观音祠,内有观音菩萨塑像,观音祠外壁刻文曰:济南府莱芜县薜野保芦地王鹰因棍徒事曹刑,圣水脱险,捐修,落款:天启二年孟冬秋月(即明熹宗公元1622年)。”观音祠有久负盛名的圣水龙宫(圣水泉)。圣水龙宫是一天然洞穴,外宽内窄,外洞有一人多高,长宽约有4米见方,往里渐窄。宫内泉水潺潺流入龙池,池内碧水盈盈。水是山阴处一巨石下流出的,泉水清澈甘甜,传说此泉与东海相连,龙王爷到沂蒙山观赏七十二崮胜景,常在此小驻,故此泉得名圣水龙宫,圣水坊村由此得名。除此以外,圣水龙宫内外有石碑三块,上面刻有重修圣水龙宫的字样,落款时间为大清康熙拾年(1671)孟秋和二十七年(1688)孟冬。圣水龙宫上端平地上有些残存的墙基,传说以前曾建有龙王庙一座,里面供龙王爷塑像和一些虾兵蟹将的雕塑。据说龙王庙院内曾有大小石碑百余块,由于历史原因现仅存明天启、清康熙年间4通牌,字迹已模糊不清。《沂水县志》记载:“圣水祠。”祠内原建有“文昌阁”大殿,现已无存。紧傍泉者,为道士诵经之所——三元洞府,建于明朝,其建筑结构以石筑成,窗乃一巨石凿就,屋顶由39块石灰岩板组成,巧夺天工,浑然一体。三元洞府为一庙,虽为全石结构,上无寸草,下无一木,却风雨不透,千年无损,实为奇迹。庙之西北有道士墓数百。
云水禅(圣水坊)早在明代就成为旅游盛地。明朝诗人杨光溥曾来此拜访当时的道长元晏,元晏性情古怪,倒履而迎,令杨光溥大觉新奇,于是游罢圣水坊后,观景看人赋诗一首曰:“路入仙源万虑轻,无边佳景足怡情。峰头树带烟霞色,洞口泉流日夜声。隔浦泥融闻燕语,傍林松涧觉风生。因来疑问前村酒,元晏先生倒履迎”。后来诗人归故里时重游圣水坊后又赋诗一首曰:“仙境无人久寂寥,从来山色解相招。烟霞笼树春还在,苍草熏人酒易消。洞口寒泉飞作雨,水边仆柳卧成桥。担头正苦诗囊重,却被东风也上挑。”
开发的云水禅景区占地270亩(5.8平方公里),由临沂市佛教协会筹资建设,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8000万元,二期投资7000万元,年可接待游客50万人次。一期工程主要有综合楼、接待中心、圣水龙宫、云水榭及道路、停车场及其他附属设施的配套等。二期工程主要建设舍利塔、餐饮中心、办公楼、十二神王等。
(据景点及网络介绍文字整理)
2012年4月3日
景区俯瞰(中午阴天,下午小雨,照片效果有点模糊):
山顶岩石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