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教案——刘津津《测试反应快慢》
(2020-07-07 13:11:57)| 分类: 练川小学综合组活动记录表 |
《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测试反应快慢》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的第四课,是在认识身体的结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通过游戏、记录、比较,发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需要通过感觉器官来传递信息的,人体会对周围变化做出反应,反应速度还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
在学生生活中,很多的游戏活动都是建立在人体条件反射的生理基础上的。在游戏中,感觉器官接收信息,通过神经将信息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反馈后,神经将信号传递给指定的身体部位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此过程中,感觉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将围绕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感觉器官在接收游戏信息后,身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反复训练可以缩短这个时间。
本节课中,学生将开展抓尺子的游戏,通过记录抓住尺子的次数,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通过记录抓尺子的位置信息,比较出反复练习后反应速度的提升。本节课学生将初步尝试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练川小学二年三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整体学习气氛良好,课堂比较活泼,但学生此前并没有过多接触科学,对科学基本不了解。且本节课需要学生从游戏中总结出需要用到什么感觉器官,以及后面还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游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本节课借助游戏为载体,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需要用到什么感觉器官,怎样来记录,能说明什么。二年级的学生多处于形象思维的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记录单考虑到这点还将表格形式转换为图表形式。
三、教材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 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
2. 长时间、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身体的反应的速度。
(二)科学探究目标
1. 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三)科学态度目标
1. 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体会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
2. 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聚焦本课探究主题
1. 教师:同学们,六一刚刚过去,你在儿童节的时候有玩过什么游戏吗?
预设:心有灵犀、乒乓球……
2. 教师:那么你有玩过翻拍手的游戏吗?
教师展示视频(翻拍手的游戏规则)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来玩这个游戏。
3. 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游戏情况,结束后请学生思考,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预设:眼(视觉)、手(触觉)。
4.
5. 揭示课题:测试反应快慢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聚焦环节,同学们都被激起了兴趣,想要比一比谁的反应能力更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游戏“抓尺子”,使学生在本节课中保持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索反应快慢
1. 过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的反应速度是快还是慢,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测试你的反应速度。
2. 活动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1)教师:我们来一起玩一个“抓尺子”的游戏。
(2)教师展示游戏视频,请学生上来演示,并讲述应该怎样玩,确定好游戏的规则,再进行实验。
温馨提示:请各位同学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同时当计时器结束时,请同学们马上收起材料,在位置上坐好。
(3) 教师下去巡视学生游戏情况,收集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并交流。表扬合作好的小组和抓住次数多的同学。
(4)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抓的次数多,有的同学抓的次数少,那抓的次数越多就表示这位同学的反应速度一定就快呢?
预设:不一定。还需要看抓的位置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可以分开,也可以合起来,但在本节课中采用分开的形式,是因为了解到学生并不熟悉这个游戏,希望通过第一个活动熟悉抓尺子的游戏,并从第一次的活动记录中了解多练习几次能提高抓住的次数。
3. 活动二: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1) 过渡:没错,我们还需要看大家抓的位置在哪里,所以刚刚还不算正式比赛,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比赛,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谁抓的分高。
(2) 教师:这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尺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呢?
预设:尺子上标有2、4、6、8、10的数字。代表分数。
(3)教师展示活动视频。并温馨提示:请各位同学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当计时器结束时,请同学们马上收起材料,在位置上坐好。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进行巡视,并引导学生记录下每次“抓尺子”所得的分数,最后统计,看谁的得分多。
(5)教师收集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并展示,表扬本次游戏中的优胜者。
(三)实验探讨
1. 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玩了“抓尺子”的游戏,请同学想一想,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预设:眼和手,眼睛看尺子落下,手抓住尺子,同时利用眼睛和手,才能抓住尺子。
2. 采访“抓尺子”的优胜者,说一说:要提高游戏得分有什么好方法?有没有什么诀窍?
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个问题可以请刚刚得分高的同学来回答,更能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四)拓展
1. 请你说出抢凳子这个游戏都需要哪些感觉器官的配合。
预设:耳来听、眼睛来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是实际情景中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有何收获,并做总结。
六、板书设计
测试反应快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