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教案——刘津津《测试反应快慢》

(2020-07-07 13:11:57)
分类: 练川小学综合组活动记录表

《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测试反应快慢》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的第四课,是在认识身体的结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获取信息,通过游戏、记录、比较,发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需要通过感觉器官来传递信息的,人体会对周围变化做出反应,反应速度还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

在学生生活中,很多的游戏活动都是建立在人体条件反射的生理基础上的。在游戏中,感觉器官接收信息,通过神经将信息传递给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反馈后,神经将信号传递给指定的身体部位做出相应的反应。在此过程中,感觉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将围绕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感觉器在接收游戏信息后,身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反复训练可以缩短这个时间。

本节课中,学生将开展抓尺子的游戏,通过记录抓住尺子的次数,比较出自己反应速度的快慢。通过记录抓尺子的位置信息,比较出反复练习后反应速度的提升。本节课学生将初步尝试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练川小学二年三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整体学习气氛良好,课堂比较活泼,但学生此前并没有过多接触科学,对科学基本不了解。且本节课需要学生从游戏中总结出需要用到什么感觉器官,以及后面还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游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本节课借助游戏为载体,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体会需要用到什么感觉器官,怎样来记录,能说明什么。二年级的学生多处于形象思维的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记录单考虑到这点还将表格形式转换为图表形式。

三、教材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 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

2. 长时间、反复的训练能够提升身体的反应的速度。

(二)科学探究目标

1. 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三)科学态度目标

1. 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体会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出反应。

2. 教学难点

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聚焦本课探究主题

1. 教师:同学们,六一刚刚过去,你在儿童节的时候有玩过什么游戏吗?

预设:心有灵犀、乒乓球……

2. 教师:那么你有玩过翻拍手的游戏吗?

教师展示视频(翻拍手的游戏规则)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来玩这个游戏。

3. 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游戏情况,结束后请学生思考,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预设:眼(视觉)、手(触觉)。

4.  教师:大家可不要小看刚刚的游戏,因为这个游戏可以测试大家的反应速度,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探索反应速度的测试。

5. 揭示课题:测试反应快慢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聚焦环节,同学们都被激起了兴趣,想要比一比谁的反应能力更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游戏“抓尺子”,使学生在本节课中保持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索反应快慢

1. 过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的反应速度是快还是慢,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测试你的反应速度。

2. 活动一:比一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1)教师:我们来一起玩一个“抓尺子”的游戏。

2)教师展示游戏视频,请学生上来演示,并讲述应该怎样玩,确定好游戏的规则,再进行实验。

温馨提示:请各位同学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同时当计时器结束时,请同学们马上收起材料,在位置上坐好。

(3) 教师下去巡视学生游戏情况,收集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并交流。表扬合作好的小组和抓住次数多的同学。

(4)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抓的次数多,有的同学抓的次数少,那抓的次数越多就表示这位同学的反应速度一定就快呢?

预设:不一定。还需要看抓的位置在哪里。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可以分开,也可以合起来,但在本节课中采用分开的形式,是因为了解到学生并不熟悉这个游戏,希望通过第一个活动熟悉抓尺子的游戏,并从第一次的活动记录中了解多练习几次能提高抓住的次数。

3. 活动二: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1) 过渡:没错,我们还需要看大家抓的位置在哪里,所以刚刚还不算正式比赛,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比赛,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谁抓的分高。

(2) 教师:这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尺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呢?

预设:尺子上标有246810的数字。代表分数。

3)教师展示活动视频。并温馨提示:请各位同学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当计时器结束时,请同学们马上收起材料,在位置上坐好。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进行巡视,并引导学生记录下每次“抓尺子”所得的分数,最后统计,看谁的得分多。

5)教师收集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并展示,表扬本次游戏中的优胜者。

(三)实验探讨

1. 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玩了“抓尺子”的游戏,请同学想一想,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预设:眼和手,眼睛看尺子落下,手抓住尺子,同时利用眼睛和手,才能抓住尺子。

2. 采访“抓尺子”的优胜者,说一说:要提高游戏得分有什么好方法?有没有什么诀窍

3. 优胜者讲解自己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感受,教师小结。在这过程中由于学生比较难以得出通过不断练习可以加快反应速度这样的结论,因此在这里会先展示一位同学的数据记录,从而提示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个问题可以请刚刚得分高的同学来回答,更能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四)拓展

1. 请你说出抢凳子这个游戏都需要哪些感觉器官的配合。

预设:耳来听、眼睛来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是实际情景中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有何收获,并做总结。

六、板书设计

测试反应快慢

            

            眼睛     (视觉)              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触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