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四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评课





《棉花姑娘》的评课稿
一、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体现 在这节课上,应老师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课堂教学氛围,课一开始,应老师通过谜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棉花,并用亲切的语言对学生说:“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学生很兴奋,在认识朋友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了
“姑娘”中的“娘”应该是读轻声的,并且发现“姑娘”中两个生字宝宝偏旁一样等知识的渗透。
二、识字教学扎实有效 我们知道,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教学重点。应老师在这堂课上重视识字教学,并且形式多样。如:看图识字,随文识字、猜字谜,指名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等反复识记生字,并且用游戏法进行巩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趣中学”、“乐中学”。
三、课文教学“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中,应老师让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心情和动物医生帮不了棉花姑娘的抱歉心情。这样的朗读指导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应老师至始至终都让学生置于课本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棉花姑娘,同时在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不由自主由情生情。
《手指》评课稿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与以前课本中选入的《白鹅》一样,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郑老师先由关于“手”的成语导入本课,走进丰子恺。再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一一不美以及具体表现。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再具体描写突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它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完成作业本中的小练笔。郑老师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及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一点尤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