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一次教研活动集体评课




《两只小象》评课稿
吴晓涵
温老师执教的《两只小象》一课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很符合低段学生。无论备课还是教学准备,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课堂教学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对教材把握驾轻就熟,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清晰。本课有以下几点突出之处:
一、教态自然大方,善于使用体态语。在教学中,温老师和蔼可亲,使学生感到非常的亲切与放松,注重一年级课堂常规,课堂驾驭能力十分出色。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温老师利用河边来了两只小象,让孩子们跟小象打招呼,练习了本课的节奏;小象很开心送给大家一首歌,轻松引导到歌曲教学;加入两位好朋友,带来了(三角铁和双响筒)打击乐器,为歌曲增添色彩;最后小象找朋友,带领学生进行表演。各种情节贯穿整个音乐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范唱教唱得法,教学效果凸显。温老师通过让孩子们聆听歌曲、范唱歌曲、朗读歌词、旋律对唱、歌曲模唱等方式与学生互动,学生很快的就学会了这首短小有趣的歌谣,演唱效果普遍较好。
我觉得在最后表演找朋友环节,如果可以让学生随音乐走恒拍,踩出三拍子的强弱规律,那就更好了。
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我觉得本节课学生乐在其中,享受音乐。
《认识一袋空气》评课稿
姜建元
下午有幸听了赵小娇的《认识一袋空气》这节科学课,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这节课教师的教学流程为:提出问题→寻找空气→进行猜想→进行实验→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教师在教学中,让孩子说的让孩子充分的说,由孩子们做的让孩子们充分的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才能真正的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
教师认为科学课应体现出用证据说话。例如:认识空气没有一定形状能流动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去体会,把空气装进塑料袋、把气球里的空气放出来等,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透明的气体。
教师的这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教师的语言不够简洁、精炼;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样,缺乏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反馈,注重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新发现没有及时给予鼓励,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