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
12 寓言二则 |
课时 |
2 |
||
|
精读课 |
上课日期 |
|
||
|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一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一些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启示。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亡羊补牢》讲述了一位养羊人第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寓意深刻,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成语故事的好文本。 |
||||
|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车”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在句子中的作用。 |
||||
|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在句子中的作用。 |
||||
|
1.预习提纲:课文 2.准备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
||||
|
第一课时
板块一
1.
2.
3.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书写:“亡”、“牢”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习活动一
2、学认字
(1)出示生字:寓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 (4)交流分享:谁来说一说怎么记住能他们呢? 预设1:用换一换识记“坊” 预设2:熟字加偏旁识记“钻,牢” (4)出示词语请生齐读 3、借助填空梳理课文内容:一个养羊人丢了一只____,他的街坊劝他________,养羊人______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发现又__________,他十分_____。于是赶紧把_____堵上,把 _____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4、理解课题 (1)亡:丢失;牢:羊圈 (2)总结课题含义:羊丟失了,才修理羊圈。
板块三 1.学习活动二
2、聚焦第一次丢羊 (1)教师提出问题:第一次丢羊以后,街坊是怎么劝他的?养羊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读好邻居说的话。 a.邻居是怎样对他说的呢? b.体会“赶紧”:从这句话的哪个词中可以看出邻居很着急? c.指导朗读。 邻居这么着急,可养羊人呢?他是怎么说的?体会养羊人的满不在乎。 指导朗读两人的对话。 同桌之间演一演第一次丢羊后两个人的对话。
3. (1)教师提问: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理解后悔,谈谈生活中后悔的经历 对比句子 课件出示: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读一读,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赶紧”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说故事
板块四
1. 学生交流讨论 请生回答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行为辨析:假如你沉迷于游戏,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这时你该怎么办? 理解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
||||
|
|
课时 |
第1 |
||
|
新授课 |
上课日期 |
|
||
|
|
||||
|
1.认识9个字,会写“蜜”“蜂”“辨”“跨”四个字。 2.朗读课文。能梳理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
||||
|
能梳理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善于观察的科学态度。 |
||||
|
教学课件 |
||||
|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说说图中动物。揭题:蜜蜂。读题。 2.指导书写课题,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3.出示“法布尔”资料袋,认识作者。 二、学习字词,整体把握 (一)学习字词 1.提问:一个实验需要告诉大家哪些内容? 引导反馈: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 2.出示学习提示: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分别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3.出示生词,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4.指导理解“逆”“途”。 5.去掉拼音,同桌互读,齐读。 (二)梳理结构 1.指名说“实验目的”“实验结果”分别在第1和第8段。 2.点拨:所以实验过程就在2~7段。 3.出示第1段。齐读,说说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次实验。 预设:法布尔想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4.出示第8段。这次实验结果验证了蜜蜂靠的是什么能力辨别方向? (1)预设:蜜蜂靠无法解释的本能辨别方向。 (2)点拨:本能,即天生具有的能力。 三、梳理过程,感悟品质 (一)梳理实验过程 1.出示学习任务一:默读第2段,画出那几句话写的是法布尔做的事。 2.校对。提问:法布尔第一步是怎么做的? (1)预设: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2)点拨:这里有两个很重要的动词,捉什么?放什么?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句,找出关键动词,知道了法布尔的实验步骤。 3.引导学生继续梳理。相机板贴。 预设难点:中间还有“叫小女儿等”的步骤。 (二)思考步骤原因 1.为什么要把蜜蜂放进纸袋,而不放进透明塑料袋里呢? 提示:联系实验目的,是为了不让蜜蜂知道走过的路。 2.出示学习任务二:小组合作,猜猜法布尔这样做实验的原因。指名反馈。
(1)法布尔叫小女儿等,是因为
(2)法布尔走四公里远,是因为
(3)法布尔为蜜蜂做记号,是因为 3.小结:你们有没有发现,法布尔在做这次实验时,把每一个步骤都考虑得很仔细?做实验要考虑得认真完美,追求准确的结果。就叫作“严谨求实”。(板贴:严谨求实) (三)感受细致语言
1.出示学习任务三:默读第2段后半部分:用“ 2.校对,小结:法布尔观察得这么仔细,这就是他“善于观察”的地方。 3.关注这段话中词语“大概”,提问:去掉这个词可以吗? 预设:不能,这是法布尔的猜测,不是准确情况。 4.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词是表示猜测、不确定的词语? 预设:左右、好像、几乎。 5.小结:这种不确定的词语,让文字表达更准确了,也反映法布尔是一个“严谨求实”的人。 四、生字书写 自主书写“辨”“阻”“跨”。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