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太阳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摄氏度、繁殖、蔬菜、煤炭、杀菌”等词语。
2.运用“一节一意”的说明文概括方法,理清课文脉络。
3.通过课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写法,尝试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介绍身边的某一事物,说明其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列数字、做比较等基本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对《白鹭》散文改写说明文的小练笔,让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说明文,如《蟋蟀的住宅》《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思考:你对说明文有哪些了解?
2.读篇章页,明确学习要求。
(1)学生自主阅读篇章页,明确单元学习要求。
点拨:“介绍清楚”用叶圣陶爷爷的话来说就是“说明白了”。
(2)出示: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3.揭示课题。(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
1.学习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新词,读通句子,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2.初读反馈。
(1)检查词语“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煤炭、飘浮、地区、杀菌、治疗”的认读“摄、氏、殖、粮、炭、区、杀、菌、疗”9个字的书写。
相机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摄”,提示学生注意“殖”字右半部分的“直”里有三“横”。
(2)词语游戏PK:找出正确书写的词语。
(3)引导交流: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预设:课文是从两大个方面——特点、作用来介绍太阳的。特点:太阳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太阳的体积很大的温度很高;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作用: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杀菌作用。
3.追问:课文是运用什么方法把太阳介绍清楚的?预设:作者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
4.教师小结:为了把太阳介绍清楚,作者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来进行说明。(板书明方法)
三、了解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好处
1.学习活动二:学习第1至第3自然段,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反复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全班交流说明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引导学生找出运用列数字说明的句子。预设: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一个太阳。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2)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尤其要提醒学生重读数字,以感受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
点拨:这样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列数字。
(3)换词比较:如果我们把这些数字换成“很远”“许多年”“好多个”“几千摄氏度”,你觉不好?为什么?
组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用“一亿五千万千米”“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一百三十万”“五千多摄氏度”这些具体数字,能更加清楚、具体地说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特点,这样说明更有说服力,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教师小结:数字说明必须科学准确。
(4)出示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一个太阳。
学生自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是怎么比的,突出了太阳的什么特点。
点拨:用步行去太阳与坐飞机去太阳作比较,突出了太阳距离地球远;用熟悉的地球的与太阳比较,突出了太阳体积大的特点。
(5)启思:这三个自然段都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看来“数字”特别能说明事物特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光用数字,三个自然段就变成这样三句话: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太阳很大,它的体积是1,412,000,000,000,000,000立方千米。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5000多摄氏度。
思辨:如果前三个自然段用这样三句话来介绍,是否合适?为什么?
预设:一亿五千万千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读者而言,到底有多远依旧很模糊。那么,过列举“步行”“坐飞机”两个常见的例子,就把抽象的数字说具体了。对“大”“热”的描写也是如此,拿一个相对熟知的地球作比较,把太阳称作“大火球”,列举铁碰到太阳变气体的例子,也是方便读者准确而又容易地了解太阳。
3.体会说明文文字严谨
(1)“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中的“约”字能去掉吗?学生交流
(2)学生指出文中其他能体现说明文语言严谨性的词语,谈理由。
预设:差不多、约、五千多等。
四、联结旧知,创新练笔
1.学习活动三:结合提供的资料,将《白鹭》第3或第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要求:抓住白鹭特点,恰当选择多种说明方法,语言要写的生动、准确。
出示:
白鹭:大约60至70厘米;白鹤:130至140厘米;朱鹭:约80厘米;苍鹭:75至100厘米左右。
评价标准:
写清事物的主要特点
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语言生动准确
古人谈读书
教材分析:本文有两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的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席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
教学准备:
1、希沃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找两则文言文的出处或者作者信息等资料
教学过程:
内容 |
时期 |
古人 |
出处 |
第一则 |
春秋 |
孔子 |
《论语》 |
第二则 |
宋代 |
朱熹 |
《童蒙须知》 |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余常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不________,则眼不__________,心眼既不__________,却只漫浪诵读,决不__________,记亦不________也。
三到之中,________,心既到亦,___________?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
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孙中山
我无限相信读书的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