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2-11-08 20:26:25)

太阳

                                                       授课: 沈梦娜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摄氏度、繁殖、蔬菜、煤炭、杀菌”等词语

2.运用“一节一意”的说明文概括方法,理清课文脉络。

3.通过课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写法,尝试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介绍身边的某一事物,说明其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列数字做比较等基本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通过对白鹭散文改写说明文的小练笔让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说明文,如《蟋蟀的住宅《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思考:你对说明文有哪些了解?

2.读篇章页,明确学习要求。

(1)学生自主阅读篇章页,明确单元学习要求。

点拨:“介绍清楚”用叶圣陶爷爷的话来说就是“说明白了”。

(2)出示: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3.揭示课题。(板书:太阳)

二、初读课文,感知结构

1.学习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新词,读通句子,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2.初读反馈。

(1)检查词语“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煤炭、飘浮、地区、杀菌、治疗”的认读“摄、氏、殖、粮、炭、区、杀、菌、疗”9个字的书写。

相机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摄”,提示学生注意“殖”字右半部分的“直”里有三“横”。

(2)词语游戏PK:找出正确书写的词语

(3)引导交流: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预设:课文是从两大个方面——特点作用来介绍太阳的特点太阳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太阳的体积很大的温度很高;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作用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杀菌作用

3.追问:课文是运用什么方法把太阳介绍清楚的?预设:作者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

4.教师小结:为了把太阳介绍清楚,作者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来进行说明。(板书明方法)

三、了解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好处

1.学习活动二:学习第1至第3自然段,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反复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全班交流说明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引导学生找出运用列数字说明的句子。预设: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一个太阳。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2)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尤其要提醒学生重读数字,以感受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

点拨:这样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列数字。

(3)换词比较:如果我们把这些数字换成“很远”“许多年”“好多个”“几千摄氏度”,你觉不好?为什么?

组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用“一亿五千万千米”“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一百三十万”“多摄氏度”这些具体数字,能更加清楚、具体地说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特点,这样说明更有说服力,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教师小结:数字说明必须科学准确。

(4)出示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一个太阳。

学生自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是怎么比的,突出了太阳的什么特点。

点拨:用步行去太阳与坐飞机去太阳作比较,突出了太阳距离地球远;用熟悉的地球的与太阳比较,突出了太阳体积大的特点。

(5)启思:这三个自然段都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看来“数字”特别能说明事物特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果光用数字,三个自然段就变成这样三句话: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太阳很大,它的体积是1,412,000,000,000,000,000立方千米。太阳很热,表面温度有5000多摄氏度。

思辨:如果前三个自然段用这样三句话来介绍,是否合适?为什么?

预设:一亿五千万千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读者而言,到底有多远依旧很模糊。那么,过列举“步行”“坐飞机”两个常见的例子,就把抽象的数字说具体了。对“大”“热”的描写也是如此,拿一个相对熟知的地球作比较,把太阳称作“大火球”,列举铁碰到太阳变气体的例子,也是方便读者准确而又容易地了解太阳。

3.体会说明文文字严谨

(1)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中的“约”字能去掉吗学生交流

(2)学生指出文中其他能体现说明文语言严谨性的词语谈理由

预设差不多五千多等

联结旧知创新练笔

1.学习活动三:结合提供的资料,将《白鹭》第3或第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要求:抓住白鹭特点,恰当选择多种说明方法,语言要写的生动、准确。

出示

白鹭:大约60至70厘米;白鹤:130至140厘米;朱鹭:约80厘米;苍鹭:75至100厘米左右。

评价标准:

写清事物的主要特点          

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      

语言生动准确                

 

2. 师生交流评议
3.板书
太阳
 
离地球远             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太阳:  体积大                   列数字 
       温度高                    做比较
人类关系密切                打比方

古人谈读书

        授课:谢彬琼

教材分析:本文有两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的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课文配有古人席地而坐、手执竹简展席苦读的插图,和文章主题相互呼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一些字词,如“知”“识” 等的特殊读音。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观点。 
3.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教学准备:

1、希沃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找两则文言文的出处或者作者信息等资料

教学过程:

1、 看图猜字,品字悟义
1、 出示图片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让学生猜是什么字
教师点拨:诵,左边言字旁表示张口读,右边的“甬”像钟,表示声音洪亮,诵就是大声读的意思。谓,左边言字旁表示说,右边的胃表示慢慢消化所以“谓”是先把自己的想法消化消化,想清楚了,再对别人说。诲指教导,让人从昏暗中明白事理。
2、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2、 正音读文,读准读顺
1、 诵读第一则
指名两个学生读第一则
通假字“知”,多音字“识”“、好”教学,借助注释理解
全班齐读第一则,朗读指导:朗读时注意放慢语速“声断气不断, 声断情不断”。
2、 诵读第二则
学生齐读第二则
去掉标点,男女生分别读
3、 紧扣要素,梳理信息
1、 出示学习活动一要求
学习活动一:根据学习单,梳理出前两则的知识要点,并作汇报

内容

时期

古人

出处

第一则

春秋

孔子

论语

第二则

宋代

朱熹

童蒙须知

 

 

 

 
 
 
 
 
 
2、 教师点拨:梳理信息,把握要点是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四、联系比较,巧释文意
1、重点教学:“敏”的同词异义;“尝”的同词同义;“我”“吾”“余”的“异词同义”。
2、学习活动二:同桌交流第一则文言文的意思,并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3、教师校对,相机板书第一则的读书观点。
4、师说观点,生读对应语句。(镂空原文中部分词句
5、拓展:关于读书,《论语》还提到这些——(出示,生齐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五、对比发现,感悟道理
1、 学生汇报第二则读书观点,强调“心到”最重要。重点教学第二句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出示:
  
 


2、 逐句出示第二句,厘清内在逻辑。
3、 出示全部句子,厘清“心”“眼”“口”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心”的重要性。
4、 挖空合作背诵

余常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不________,则眼不__________,心眼既不__________,却只漫浪诵读,决不__________,记亦不________也。

三到之中,________,心既到亦,___________?

出示
 
 
 







六、联系拓展,由知导行
1、 联系板书,再次强调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
2、 教师分享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

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孙中山

我无限相信读书的力量,是我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