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2-05-18 20:53:36)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集体备课20.蜘蛛开店
赵小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店、蹲”等15个生字,会写“定、完、店、这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根据图示说说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词,把握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谈话:同学们,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在悠闲地活动着。瞧!那位长着大嘴,打着哈欠的先生是——河马再看这是谁的脑袋?从树叶中钻出来——长颈鹿,还有森林里脚最多的动物——蜈蚣正在散步呢。咦?有一蜘蛛。它在干什么?

1. 出示第一自然段,理解词语“寂寞”,“无聊”。指导长句朗读的停顿,读出感情。(指名读,齐读)
2. 引出课题:蜘蛛开店。(板书课题)

3.指导书写“店”。首笔定位在竖中线上,左上包围结构,包围笔画要舒展,中间“口”字要写扁,被包围的部分要漏出一点点。

拓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商店:水果店,理发店,服装店。

 

2、 学习活动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读通句子,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标出自然段序号
3.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教授识字方法。(出示课件)
(1)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 老师补充识记方法

识字方法:减一减,换一换

字源识字:口罩的“罩”。

 借助图片识记:编织。

动作识记蹲,换

4. 男女交错读词语。(出示课件)

三、学习活动二

  1.默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

2.蜘蛛开了哪些店?准备卖什么东西?来了哪些顾客?

读课文,找出蜘蛛开了什么店,卖了什么商品,他的顾客是谁。(学生圈画完成表格

(1)口罩编织店——口罩——河马;

(2)围巾编织店——围巾——长颈鹿;

(3)袜子编织店——袜子——蜈蚣。

3.根据提示,将句子表达完整。

蜘蛛想卖_____,顾客________来了。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2-4自然段,蜘蛛第一次开店时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回答。
5.根据文字提示,将蜘蛛开店的第一次营业情况汇报一下。
6.加大难度,根据图示,将蜘蛛开店的第一次营业情况汇报一下。

四、学习活动三

   生字练写

1. 生字定、完、商、店,观察特点举手回答。
2. 老师指导 定、完结构相同,笔画位置相似。商:与“摘”的右半部分作区分,“冂”里面不是“古”。
3. 师范写,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 展示,全班互评。

《肥皂泡》说课稿

王海棠

一、教材分析

  《肥皂泡》这篇课文反映了作者冰心童年时代的有趣生活。本文按“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肥皂泡的乐趣”顺序构建文章,结构清晰。而且文章通俗易懂,用词准确、精美。但由于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易理解,抓住一些关键词句理解文本,这将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两年半的学龄,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的能力,对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的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吹肥皂泡的顺序,不会很难。这篇课文内容离生活较近,很多学生也曾做过这个游戏,这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学生在游戏中往往不注意观察肥皂泡的形、色的变化,这又会对学生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用词准确地描写肥皂泡的理解产生困难,所以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理解、品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抓住关键词语,想吹肥皂泡的情景。 

(2)自己吹肥皂泡,观察肥皂泡的样子,并能试着说一说自己吹的肥皂泡与作者吹有什么不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并能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第3、4、5自然段,学习抓住关键词语,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对重点段的处理:(教法)

  课文第3自然段重点写“怎样吹肥皂泡”,尤其把“吹”“提”“扇”的过程交待得非常清楚。教学中如果仅限于学生找到“吹”“提”“扇”这些动词,那么“生活中的乐趣”“学习中的情趣”又从何体现呢?在感受了“吹泡泡”需要“吹”“提”“扇”之后,我反问:只要这样做,就能吹好泡泡吗? 再读读课文,找一找吹泡泡还需要什么“窍门”?学生对这个“窍门”非常感兴趣,纷纷品读着课文,思考着,寻找着,当学生们发现,需要“慢慢地”吹,“轻轻地”提这些窍门时,喜悦自然洋溢在了他们的脸上。此时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慢慢地”“轻轻地”多么简单的词语用在这里却是那么恰当、准确,缺一不可。当学生们感受到,如此普通的词语却再次发挥着关键而神奇的作用时,对语言文字的情趣,已在他们的心田萌发。此处的教学设计以小见大,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情趣。

4自然段对肥皂泡的颜色形状进行了具体的描述。“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玲珑娇软”“脆薄”“光影凌乱”等词语准确写出了肥皂泡的特点。为了尊重学生的认知,从情趣出发,我采取让学生用“组词”的方法理解“轻清透明”。“轻,轻重,表示肥皂泡的重量很轻很轻。”“清,清澈,肥皂泡壁很干净,没有杂质,透明。”虽然这些解释不够准确,但足以说明学生对语言文字“轻清透明”的理解,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为了进一步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与恰当,我又从情趣出发,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比较“轻轻透明”“清清透明”“轻清透明”有何不同。学生在反复地朗读比较中,逐渐感受到只有 “轻清透明”才能帮助我们想象出肥皂泡“清澈透明”“轻悠悠”地在空中飘舞。

  课文的第5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理解“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飘过大海,飞越山颠”感受肥皂泡给作者带来快乐与自豪,带来希望与幻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有些难度。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把握和运用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此我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之后,运用多媒体创设了想象和表达的情境:这美丽的肥皂泡,轻轻地飞起,带着我的心愿飞向远方我希望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发展,情感在不断的升华。此时学生对自己美好愿望的表达,足以说明对文本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体验。

   五、学法

  学生两次亲身实践,边吹肥皂泡边观察,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的喜悦心情。

  六、本课安排了以下几次口语训练

   1.说一说,自己吹的肥皂泡的样子。

  2.把自己在吹肥皂泡时的新发现,介绍给大家。 试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学生想象:这美丽的肥皂泡,轻轻地飞起,带着 我的心愿飞向远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