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
雨
应灵洁
教材分析:
《雷雨》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单元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地表现了3个场景的鲜明特点。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文中多为短句白描,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围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习理解课文的方法,向中年级过度,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学习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孩子多读,在读中找到重点词句,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是最好的方法。其次从学生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垂、户、扑”这5个生字,会写“雷、压、垂”这3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字词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景象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雷雨吗?今天应老师带来一个视频,(出示视频)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的视频)
2.揭示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雷雨》。(板 贴)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设定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利用视频营造一种雷雨天气的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更有兴趣参与到对即将要学的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中。
板块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第74页,先看视频读一遍课文,注意眼睛认真看,耳朵仔细听。
师;刚才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学习活动一: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标,标注自然段序号。
师:看,这是这课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
2.读准字音。
小老师带读,齐读,开火车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注意读准翘舌音“垂、蝉”。
师:大家读得都很认真,可是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你还能认识吗?谁来挑战读一读?
去掉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字?
3.巧记字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教师相机指导。
(1)熟字加偏旁:扌+卜=扑
蝉
(2)减一减:户 垂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板块三 朗读课文,梳理脉络
1.
自由朗读课文,出示雷雨图片,引导排列顺序:老师这里有三张雷雨的图片,你能结合课文内容给它们排序吗?请一位同学来排一排。
2. 引导交流:为什么这么排列图片?
小结:作者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这场雷雨的(板贴)
3.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这场雷雨的。你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
先……接着……最后……
3.
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学生交流后相机出示课件)
(1~3)雷雨前、(4~6)雷雨中、(7~8)雷雨后
作者在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看到的景色有何不同?让我们走进课文,好好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由朗读是在学生自己的思维主导下的朗读,想自己所想,读自己所读,写自己所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板块四 理解感受,雷雨前景象
1.默读第1~3自然段,找找作者在雷雨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习活动二:读读雷雨前的场景,用笔圈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课件出示:
乌云 叶子 蝉
大风 蜘蛛 闪电
雷声
学生交流:雷雨前,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相机板贴)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第1句话。
(1)满天 黑沉沉
(2)出示云层多且厚的图片:瞧,图片中的乌云很多,云层又厚又低,快碰到地面的样子就叫“压”。压是从上面用力。
(3)指导朗读:看着这样的天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4)指名说(紧张、害怕、压抑等),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感觉吗?
(二)学习第1自然段第2句话。
(1)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雷雨前的闷热?
(2)指名交流。
(3)理解“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
一动不动:周围很安静,一点儿风也没有,天气很闷热。
树上的叶子都一动不动,该多闷热啊!
一声也不叫:无论多么炎热都叫得很欢的蝉,怎么一声也不叫了?
师:是呀,乌云压顶,多让人害怕,难怪连蝉都一声也不叫了。
(4)雷雨前的世界,没有风,没有声,好安静啊!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齐读。
师:雷雨前的世界,瞬息万变,刚刚还一片寂静,忽然——(引读)
(三)学习第2自然段。
师:忽然发生了什么?我们来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树枝乱摆:“摆”字写出了风很大。
(3)课件出示句子,指名朗读: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风这么大,难怪连蜘蛛都吓得逃走了,:你能从哪里体会到蜘蛛心里的害怕?
(4)体会“垂”字运用之妙。
课件出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图片。
引导学生对比理解:把“垂”字换成“落”,行不行?
理解“垂”和“落”的意思都是往下。“落”与连着的事物分开。“垂”蜘蛛下来的时候,被一根蛛丝连着,“垂”更准确。
课件出示:稻谷、苹果、落叶、兔子图片,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交流。
师:这个垂字用得真好,把蜘蛛逃跑时的急和逃跑时的快写得多形象呀!
师:蜘蛛被吓得逃跑了,看来一场大雨快来了。你还能从哪儿看出大雨马上要来了?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提问:闪电、雷声有什么变化?
(2)“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越来越……”,这两个词,写出了闪电和雷声在空中不断交替的情景。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声是一个比一个响。这情景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电闪雷鸣
雷电交加
(3)指导读好“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语言积累:如果用上“越来越……”,就可以把想表达的意思加深许多。你能用上这样的词语来说话吗?
课件出示:
天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我走得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课堂作业本第60页,第3题。校对,交流
(五)完整朗读第1~3自然段。
师:这雷雨前的情景可真是千变万化呀,让我们想象着画面,再来好好感受一番。齐读。体会这种景物带给人的沉闷、不安甚至害怕的感受。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交流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中的词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理解“垂”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巧妙地借助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语言环境来理解,并和“落”进行对比,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精妙。最后,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将理解、运用、积累融为一体。
板块五 指导书写
1. 出示指导书写雷、压、垂。
2. 交流观察。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展示交流。
板块六 作业布置
背诵描写雷雨前的段落。
板书设计:
16 雷雨
雷雨前:乌云 叶子
蝉 大风 蜘蛛
闪电 雷声
亡羊补牢
郑铭
激趣导入
看图猜故事
(1)揭示:坐井观天、狐假虎威、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它们都是借助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的一种文章,这就是——寓言。揭题:寓言二则,齐读课题,理解:则。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篇寓言,揭题:亡羊补牢,板书课题。校对自然段。
版块一 朗读课文
认识生字
一、学习提示一: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猜一猜“亡羊补牢”的意思。
二、识字能手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自由读,小老师领读。正音并理解:街坊。
羊圈 钻进 叼走 街坊 后悔 从此
2.去掉本课有关词语拼音。指名读,同桌互相读,开火车读。
羊圈 钻进 叼走 寓言二则 街坊 后悔 从此
亡羊补牢
三、理解题意
1.“亡”在字典中有这些意思(出示“亡”字典含义):逃跑;丢失;死亡。结合课文,你认为是第几个意思?
2.古文字理解“牢”:关牛、羊、猪等动物栏圈。课文是羊圈的意思。
3.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丢了羊后再把羊圈修补好。
版块二 再读课文
理解寓意
一、探析丢羊原因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个人丢了几次羊?预设:有两次,出示句子: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2.学习提示二:默读课文1~4段
划:这个人丢两次羊的原因是什么?
想:观察两次丢羊的原因,有什么发现?
(1)指名交流。出示: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发现:都是因为这个“窟窿”,让狼有机会叼羊。
(3)随文识记:钻、叼。想象狼偷羊情境,指导朗读这两段。
(4)如果是养羊人,第一次发现破了个窟窿的时候,你就会怎么办?
二、读好当时情境
1.他的邻居也是这么劝他的。出示街坊说的话:
(1)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2)猜猜这个人的街坊邻居说这话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近义词理解:赶紧)指导朗读。
2.而这个人却是怎样的态度。
(1)出示齐读。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2)出示图片,观察神态。这个人丢了羊,但他是什么感觉呢?提示:不在意、无所谓。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街坊和养羊人的片段。
三、体会寓言寓意
1.学习提示三:默读课文5段,第二次丢了羊之后,养羊人现在是什么心情?所以这个养羊人怎么做?
出示: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比较: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老师把这个句子改了改,去掉了“赶紧”,你觉得好不好?“赶紧”说明了什么?提示:他现在的动作很快,这个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2.做错了事,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句话这样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贴)
3.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情境:作业做错了,闯了一点祸。只要我们怎样做,就还来得及?
四、讲述课文故事
1.机动1:按照故事内容相关图片,师生合作,分步说故事。
2.根据图片提示完整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版块三 书写指导
写好汉字
小小的故事,却藏着大大的道理,寓言真不愧是我们文化的瑰宝之一,当然汉字书写也是,一起来写一写今天的生字。指导书写:牢、告。
评价:坐得端正
擦得很少 写得漂亮
作业,机动2。拓展延伸: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