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林玲《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和黄爱修评课

(2020-06-28 13:55:39)

26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3.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2.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欣赏了花园中美丽、迷人的景象,可是,是谁让花园里美好的春天转眼就变成漫长的严冬的?(巨人)

二、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走进巨人的言行,感悟巨人的自私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找出巨人说的话和他的行动,了解巨人的性格。

2.分角色朗读,师相机指导。

3.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自私冷酷)

4.可是,后来巨人变了。你们看,他和孩子们在一起快乐地玩耍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齐读)

5.思考:巨人有了哪些变化呢?(拆掉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巨人改变前,花园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二)赶走孩子们后,花园的变化

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说说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有了哪些变化。

2.交流:走进“凄凉”的花园。

1)小鸟、桃树和花草与之前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赏析句子: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小鸟、桃树和花草对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满,对孩子们充满同情。)

2)说说花园的寒冬景象是由哪些景物组成的。

赏析句子:高兴的只有雪和霜两位……绕着圈子用力跑。

(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细致地描绘出雪、霜、雹在花园里肆虐的情景,形象地写出了巨人的自私带来的恶果。)

(三)醒悟后的巨人

1.默读课文第12~15自然段,在文中找出哪些词语、句子体现了巨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

2)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在树枝上。

3)巨人对他们说:“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他拿出一把大斧子,拆除了围墙。

点拨:“轻轻地”“悄悄地”说明巨人害怕吓到孩子们。并且他亲手拆除了围墙。

2.赏析并指导朗读,读出巨人的悔悟。

(四)明白道理

1.当巨人拆除了围墙,孩子们和巨人友好地玩耍。看到此番景象,你懂得了什么?(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2.联系生活谈体会,在生活中你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经历吗?说说你是怎样与人分享快乐的。

三、回顾写法,了解表达特点

1.小结:因为巨人的自私、冷酷,他赶走了孩子们,孩子们离开了花园后,花园变得凄凉;又因为巨人的善良、宽容,他把花园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又回到了花园,花园又变得美丽。

2.你们觉得作者写作时用到了什么方法?(对比)

3.这种对比有不同景色的对比,有巨人不同行为的对比,还有巨人不同感受的对比。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将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呈现在了我们眼前,与此同时让我们也感受到了童话的奇妙。

 

[教学板书]

26巨人的花园巨人

自私、冷酷          宽容、善良

 

凄凉              美丽

 

   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课林玲老师没有因守传统教学中的就阅读而阅读,就训练而训练,而是以诵读为“经”,以想像为“纬”,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交际应对,言语训练等具体、灵活开放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积累语言精华,展开联想,放飞想像,倘徉于童话王国,既培养了语感又感知了文本的内涵: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 才是真正的快乐。突出表现有以下三点:

  1、启发疑问,展开想象:
  学生的想像不是漫无目的妄想,而是需要教师巧妙的引领。如:教师引导学生读了巨人叱责孩子们的三句话后,顺势问,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这里的问题设置带有启发性,同时给学生留有疑问的空间,为学生展开想像留下了余地,从而开启了学生的智慧。
  2、移情表演,互动交流:
  把抽象的知识融入情景,融入生活,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堂便由被动走向了主动。教学中,付老师引导学生扮演巨人演出他们的神情、动作、语言,再现了文本,丰富了文本,拓展的文本,开放了文本,重构了文本,为师生建构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交流,面对五位巨人的表演,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个巨人好狠、好无情!这个巨人真厉害啊!在交流中他们在解读生命,感悟人性。
  3、思维碰撞,言语实践:
  没有思维的碰撞,就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没有言语的实践,课堂就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课上林玲老师在与学生对话交流中不断产生思维的撞击与交流,不断地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如:读了以后,大家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学生说道:一个善良的巨人,一个慈祥的巨人,一个幸福的巨人,一个快乐的巨人等等,至此,学生已与文本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润物细无声”的课堂交流已使师生双方都在悄然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