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职教百题解》之二:类型体系

(2022-03-15 14:22:58)
标签:

职教

百题

解集

分类: 职教研究

《职教百题解》之二:类型体系

程宝山

11.落实类型定位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功能与地位的全新判断,也是职业教育“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翻身仗”的逻辑起点。对于这一类型定位,关键是要把握住两个要点:

1)正本清源。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真正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去办职业教育;

2)守正创新。牢记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探究应该完善和发展什么,处理好“五个关系”:坚持以普职关系定模式、产教关系定供求、校企关系定机制、师生关系定方法、中外关系定特色。

3)统筹推进职教与普教协调发展一方面,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加快建设国家尊重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另一方面,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4)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教体系,提升三个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能力,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能力。

12.完善职教体系

完善以“双轨双通”为标志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运行为标志,以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为核心,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学校体系一体化。继续巩固中职学校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把质量关,确保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的必须是优质职业院校。

二是标准体系一体化。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对标对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加快完善专业、教学、课程、实习、实训条件等“五位一体”的职业院校办学国家标准。

三是培养体系一体化。建立一套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保证职业教育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四是育人机制一体化。立德树人是各类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是根本,树人是核心。职业教育突出培养实践能力,但决不能忽视育人本质。

五是评价体系一体化。推进改革,尽快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标准和办法,健全国家、省、学校三级质量年报制度,加大对职业教育质量统筹监管的力度,引入第三方开展评价监测。

13.健全国家制度

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教发展的突破口,完善职教体系。

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教。

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14.完善职教高考

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加强省级统筹,确保公平公正。

1)健全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建立健全省级统筹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完善高职教育招生计划分配和考试招生办法,每年春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展以高职学校招生为主的分类考试。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普通高考。保留高职学校通过普通高考招生的渠道,保持分类考试招生为高职学校招生的主渠道。

 

15.推进纵向贯通

提升中职办学质量。优化布局结构,实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采取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办学等措施,建设一批优秀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注重为高等职教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支持有条件的中职学校试办社区学院。

推进高职提质培优,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保持职教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

一体化设计职教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教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

16.提高中职水平

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职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教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改善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省级统筹,建好办好一批县域职教中心。

优化中职学校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职教资源。落实职教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办好内地少数民族中职班。

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中职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

鼓励中职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7.推进高职发展

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不限制专科高职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适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为部分有意愿的高职(专科)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

推动各地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校和骨干专业(群)。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稳步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适度扩大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培养规模,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18.促进横向融通

加强各学段普教与职教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

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

推动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职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鼓励职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

制定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职教国家学分银行,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9

 

20.构建多样育人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