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百题解》之五:立德树人
(2022-03-15 13:50:40)
标签:
职教百题解集 |
分类: 职教研究 |
程宝山
45.明确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统筹勤工俭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环节系统开展劳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加强艺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建设,强化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
46.建设校园文化
一是提炼办学思想。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生为本、快乐学习、校企共育、人人成才”,校训是“高能手·大匠心”,培养目标为“三有·三能”,即有素养、有技术、有能力、能担当、能协作、能创新的德才兼备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二是营造校园环境。校园内现代化的校舍错落有致,湖光山色,绿树成荫,楼廊亭阁点缀其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在主要过道旁边设有宣传栏,在各种建筑门口镶嵌着对联,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均设置着励志标语牌。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富有雅韵、诗韵的教育环境。同时,持续进行“绿色教室(寝室)”、“最美教室(寝室)”评比,打造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环境和寝室环境。三是营造舆论氛围,各级领导和教师,想德育、讲德育、干德育。德育会议、德育活动、德育课改、德育科研等也随之而兴起,以德育为先、以德育为重、以德育为荣的氛围随之而形成。
47.思政师资建设
高职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中职学校要加大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力度。实施职业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德育管理人员、专职思政课教师培训。改革思政课教师考核办法,将政治素质作为教师考核第一标准。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企业德育教育资源,鼓励引导校企共建德育实践基地。培训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遴选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
48.思政课程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和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必修课程,按照规定选用国家统编教材。教学方法。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开发遴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分级培育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示范课堂、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49.构建组织体系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组织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领导小组,而下有四条纵向德育线:一是学生管理育人线,由校分管德育副校长→校学生处→系部学生科→班主任组成;二是教书育人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校教务处→系部教务科→教研组→教师组成;三是实习育人线,由分管实习副校长→校实习处→带队班主任、企业师傅组成;四是服务育人线,由分管后勤副校长→校总务处→学生公寓、食堂及各场所管理人员组成。这四条纵线各节点与相关部门(包括科研处、团委、学生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之间建立横向联系,形成一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德育工作网络。
50.构建内容体系
中职学校德育内容繁多,有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等等。我们根据这些教育内容,设计出大量的教育主题,如祖国在我心中、致敬英雄、感恩父母、师恩难忘、我爱我校、天道酬勤、与诚信同行、走近文明、不要少看自己、虚心使人进步、与人为善、难得宽容、告别网吧、成长型思维等主题。根据学生特点依照时间进行排列,初步形成了主题教育系列。
51.构建评价体系
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从来就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难点。我校采用“学分制”的方式,用“德育学分”对学生进行评价,实践证明效果良好。这种评价方式具有即时性、过程性、发展性、激励性的特点,对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着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通过多年的探索,在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适用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体系。
52.三全育人模式
一是加强党委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职业学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
三是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办好中职学校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鼓励从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楷模担任兼职德育导师,建设一支阅历丰富、有亲和力、身正为范的兼职德育工作队伍。
四是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等。到2023年,培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名班主任工作室,遴选德育特色案例。
53.双元育人模式
一是抓好思政课。开设开足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灵乐园等思政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师开发出晨读课程、微课程、法律知识教程、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教材,打造一批精品课程、精品教学案例;充分利用德育基地,用好社会大课堂,创新情境教学、专题教学、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经常性开展思政课教育观摩与教学能力竞赛,激发了思政课的教学活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是抓好课堂思政。对于文化课与专业课,根据不同学科的培养要求,真正落实情感态度目标,注重学科渗透,要求每位教师每月上交一个德育渗透教案,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做好面上辅导;以心理辅导室为平台,做好点的突破。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师傅进课堂,讲授企业课程。
三是建立实践平台。建立五金工匠工作室,邀请技能大师、大国工匠进课堂,印发《五金工匠精神读本》、《大国工匠》、《大国重器》读本等方式进行教育;与企业共建了14个德育基地,采用参观访问,聆听讲座、岗位体验等方式进行教育;建立竞赛平台,引入企业优秀职工和学生同台竞技,在竞赛中进行教育;建立双创教育中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企业管理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融合校园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通过生产性实训、岗位实践等方式,将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精益求精的五金工匠精神引入育人轨道。
四是抓好实习课程。学校实行工学交替制度,在进入企业工作期间,每位学生都有一对一师傅指导、都有具体岗位与相关制度,并且享受企业补贴,每月接受企业考核。通过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师傅传帮带,立体化地加强学生思想素质、纪律意识与五金工匠精神的培育。
54.多边协作模式
一是社会各界合作模式。聘请永康当地的融媒体中心、律师协会、公检法专业人士参与学校德育工作;联系社会慈善机构和志愿者协会,共同落实结对帮扶工作;与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合作,打造校园“双拥”教育示范基地等。
二是家校合作模式。成立学校、部系、班级等各级家长委员会;加强家访活动,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优化家庭教育指导。
三是校友合作模式。成立校友会;邀请优秀校友现身说法,讲述发明创造、成才成长故事;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展文娱体育、技能展示等各种教育活动。
四是东西合作模式。与云南梁河和昭通、四川理县和平昌、贵州毕节等地的政府部门、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开展“东迁西归”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55.成长型思维模式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而班主任与党团干部是这支队伍的核心。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徳韦克提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一理论,核心观点是“智力可以靠后天努力而改变”。我们引进并宣传、践行这一模式,要求大家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替代固定型思维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德育工作队伍素质的提升。
一是抓好学习,重构思维。通过自学、讨论、专家指导等方式,弄懂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定义、内涵、重大意义、主要观点,搞清楚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区别,掌握如何用这种模式转化自己、帮助家长、教育学生。
二是付诸行动,培养能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师徒结对、主题培训、个案分析、经验交流、活动观摩、课题研究等活动,引导教职工把成长型思维模式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帮助他们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开发管理与领导、沟通与协调、机变与创新等方面的智慧。
三是以点带面,渐次铺开。先在部分班主任中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继而推广到全体班主任,再扩展到全校教职工与全体家长。
56.向善教育品牌
通过行为规范标准约束、环境熏陶浸染、家校协同共育、学生内化自律等手段,初步形成了在班会中激发、在比赛中成长、在仪式中感悟、在环境中熏陶、在实践中养成的“向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向善、仁爱、正直、高尚等优良的道德品质,成为学校德育的一个品牌。
一是营造向善教育环境。通过建造宣传橱窗、文化长廊等设施营造校园向善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通过宣传标语、专栏等营造教室和寝室的向善环境,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通过家长教育与家庭布置营造向善家庭环境,让家校双方形成合力。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针对各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身心特点,制定不同阶段的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开展主题班会、黑板报评比、摄影比赛、主题大合唱比赛、主题朗诵比赛、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寻访校园十佳、团支部风采展示、优秀毕业生交流会、职场演练等活动。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养正、文雅、向善、强技四个德育平台和向善、强技两个德育讲坛,开发学生向善成长手册——《千日成长卡》。
三是建立学生向善社团。建立班级、学部和学校三个层次的向善社团,定期开展向善教育系列活动,如爱心捐助、看望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等形式,将善德化为善行。学校对其进行评比、表彰和宣传,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向善氛围。
57.双高建设任务
创建“红专基地”,打造省内一流的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建成 3-5 个国内一流的“五金工匠精神”教育示范基地,入选“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一是上好思政课程,建设思政宣传队。
二是推行菜单式德育活动,完善德育培养体系。
三是设立劳动服务岗,打造育人特色岗位。
四是校企联手搭建竞赛平台开展工匠精神教育
58.德育硕果累累
一是提升了学校的德育水平。就德育工作本身而言,使我们明确了理念,看清了方向,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增添了今后做好德育工作的勇气与信心。例如出现多位专家型领导,涌现出一批优秀班主任,已经完成了多项德育研究课题,已经撰写出多本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材……
二是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就德育的直接目标而言,提升了学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涌现出一批优秀人物。例如华杜刚、施彦登、胡剑三位同学分别被评为2015、2016、2017 年度“全国最美中职生”;例如“西瓜男孩”李恩慧同学被评为全国十大“2018中华慈孝年度人物”,并荣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252期特等奖;例如杨航杰同学荣获2020年国家奖学金并被作为优秀中职生的典型得到《人民日报》点赞。
三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技能水平。就人才的全面成长而言,德育工作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进步与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以高职考试为例,我校近五年本科上线人数均为金华市第一,约占金华市上线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以技能比赛为例,近五年我校师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19金17银17铜,浙江省一等奖50多项。仅学生就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斩获10金5银2铜,连续获2018、2019“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金牌。2019年我校的国赛金牌总数位居全国第十一位,智能制造类国赛金牌总数位居全国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