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效率产量评价垄断的福利效应

标签:
经济学原理 |
分类: 经济原理 |
※《经济学原理》/{第05篇·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5章·垄断》
※{第03节·垄断的福利代价}/ 专题02
用效率产量评价垄断的福利效应
在竞争市场上,市场均衡的结果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使买者与卖者的总剩余最大化。那么在垄断市场上可能存在这种效率(产量)吗?我们来假设一个仁慈的垄断者:他不仅关心自己赚到的利润,而且还关心消费者得到的利益,并努力使总剩余——生产者剩余(利润)与消费者剩余之和——最大化。
【另见】《市场均衡的评价》
由于“总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所以在垄断市场上我们可以说,总剩余等于“产品对买者(即消费者)的价值,减去(唯一)卖者(即垄断者)生产产品的成本”。
【另见】《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
下图分析了这个仁慈的垄断者将选择的产量水平。
如下图示
http://s13/mw690/002by4Lzty71xImruTa9c&690
若图片无法显示,刷新页面即可
需求曲线反映产品对买者的价值,用买者对产品的支付意愿来衡量。
【另见】《支付意愿与消费者剩余》+《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
边际成本曲线反映垄断者的成本。
因此,这个仁慈的垄断者要想实现有效率的产量,就必须选择“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处”的产量水平。
在效率产量之下,每单位产品对买者的价值大于垄断者的边际成本,因此,增加产量将增加总剩余。
在效率产量之上,每单位产品对买者的价值小于垄断者的边际成本,因此,减少产量将增加总剩余。
在效率产量处,增加一单位产品对买者的价值等于垄断者的边际成本。
仁慈的垄断者可以通过收取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处的价格,来达到有效率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个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同时,这个价格还向消费者传递了一个关于产品成本的准确信号,消费者也将会购买这一有效率的产量。只不过如此一来,这个仁慈的垄断者的企业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竞争企业,而不像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