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给孩子的新礼物:沙盘游戏》之一:父母难当

(2012-03-27 08:41:35)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人文章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某个女孩才不到八岁,因为做了一件不大的错事,便写下遗书,和另外一个小同学双双自杀。看到这样的新闻,已为人父的我心痛不已,可想而知,孩子的爸爸妈妈肯定更是痛不欲生。这当然是比较极端的事情,然而一些并非极端的事情比如孩子忽然就不愿意去上学了,或者沉迷于网络而六亲不认了,再或者沉默不语无法与人沟通了,这些事一样让我们深受困扰。每当我们不知如何教育孩子的时候,感到无奈的时候,就深深地感到“父母难当”。所以,老百姓也会有这样的说法,儿子就是前辈子的债主,这辈子是来讨债的。

另外还有一条微博对我触动也很大。那则微博说,古代的盗墓贼多数都是合伙作案的,因为坟墓巨大,盗洞深远,需要有一个人在盗洞外拉根绳子,让另外一个人下去取随葬品,然后再拽着绳子爬上来,把随葬品送给上边的人再继续下去取。在这个过程中,那个在外边拉绳子的人由于见财忘义,想独占宝物,往往会在最后一批宝物上来之后把绳子砍断,致使进去取东西的盗墓贼掉入墓穴亡命其中。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盗墓贼们便渐渐开始父子合作。然而,父子们一起盗墓,竟然也会出现儿子把老子扔到墓穴中的现象。于是,盗墓行业便逐渐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在盗墓的时候,儿子下去取宝物,老子在上边拉绳子,此后,那种为独占财物而戕害同伙的现象就再也没有发生。

我并未对这个故事进行考证,然而其中反映的道理我却是坚信不疑。父母对儿女的那份情感,真的是没有任何利益可以动摇的。不论是在儿女众多的时代,还是在今天千顷地里一根苗的时代,儿女永远是父母的心头肉,所谓十指连心,咬哪一个都会疼。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们对孩子的关爱更加几分,真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的说法。

所以我说,父母难做。而且这个“难”从怀孕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为了生孩子,在预备怀孕之前半年多,我们就要加强身体锻炼,戒烟戒酒,补充营养,并将此举美其名曰“希望工程”或“封山育林”。这或许还不算什么难事,难的是那份担心,唯恐自己准备不足,没有锻炼好,受孕质量不高,影响了孩子的发育;或者还有不少人会担心自己有什么问题,无法受孕成功,我身边的朋友们就有不少人因为了这样的担心去医院做检查。直到我们心怀惊喜地发现怀孕成功之后,那种对自己生育能力的担心才缓解下来,可随之而来的新的担心又来了:不会是宫外孕吧?受精卵的质量高不高,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发育?胎儿成长的是不是正常,不会有什么缺陷吧?一次次的检查,一次次的确认,一次次的辛苦,一次次的小心谨慎,换做别的事情,我们估计早就放弃不做了,但是为了孩子,却从来没有落下过任何一个细节。于此同时,准妈妈们还要增加营养,散步锻炼,挺着大肚子心走烦累,坐卧不便。怀胎十月,辛苦非凡。

胎儿将生,准爸妈们心怀期待,又十分忐忑,唯恐孩子有健康问题,有生理缺陷。有的准妈妈还会出现产前抑郁,情绪痛苦,不知所措。为了迎接孩子的出生,准妈妈早早住进医院,若是赶上炎炎夏日,医院里拥挤不堪,酷热难当,又不能开窗通风,更不能开空调纳凉,值得任由汗水直流。陪护的家人们,或床下,或廊道,随遇而安,居无定所,身受其苦,心受煎熬,无不如此。好歹等到孩子出生,幸喜母子安好,前番担心稍平,后番担心又至:孩子的听力正常吗,视力正常吗,心跳正常吗,一切正常吗?大夫每次检查之间,父母无不心悬喉嗓,等到大夫说一切正常,父母才长舒一口气,为之欢欣。

老人们常说“有苗不愁长”,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们感受着喜悦之情,却也一直体验着焦虑之感,只是焦虑的原因和内容在不断的变化:每天该让孩子吃几次奶?该睡多长时间?哭了怎么办?晚上闹怎么办?稍长之后,孩子怎么还不会翻身啊?孩子怎么还不会坐啊?孩子怎么还不会说话啊?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父母们小心谨慎地伺候着孩子,捎带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众星捧月,全家聚焦,总算等到孩子会坐了,会走了,会说了,新的担心又来了:孩子见到陌生人就哭,是不是胆小啊?孩子不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是不是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啊?孩子被别的孩子推了、打了却没有还手,是不是会受别人欺负啊?孩子说话不流畅,会不会出现语言障碍啊?真是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怕。

或许,我们并没有遇到以上所有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只要为人父母都会有过一些担心,或轻或重而已。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会这样?”,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父母们该怎么办?”

先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时间没有一个做父母的范本,我们此前并没有做过父母,即便是做过父母,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没有检验的标准。做父母这种没有范本和标准、不能返工、会影响自己后半生的工作,是最难的、最需要小心谨慎的工作。因为了这样的原因,所以做父母会觉得很担心,很茫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与别的父母进行交流,其实就是为了检查一下自己的孩子成长是否正常,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合理。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教养行为缺乏自信,这是父母们担心的主要原因。父母们望子成龙,对孩子过度关注,也是原因之一。还有就是,父母们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无意识中总会把不自信、不确定感投射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的问题转嫁到孩子身上,徒增很多不必要的担心。再加上,现代城里的父母们本身工作压力就比较大,焦虑水平比较高,与别的爸爸妈妈交流比较少,对孩子的问题就会更加不确定和担心。其结果便是,孩子略有风吹草动,父母便惊慌失措。孩子在担心、焦虑甚至惊慌的环境中成长,长此以往,孩子也会真的变的小心谨慎,举止失常。

怎么办?咱们中国人常说某某事情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孩子这件事才真是一件系统工程。非但如此,教育孩子还是一件难度高、时间长、需要专业技术的工程。要完成好这项工程,首要的就是要储备好相应的知识。新时代的爸爸妈妈们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前就都买了厚厚的“育儿大全”,雄心勃勃地想按照书本的标准打造一个高素质的后代。姑且不说那些“育儿大全”多是强调喂养而忽视心理健康,更少有对爸爸妈妈的心理指导,就说那些条条框框也无不是需要我们灵活掌握的,而不是照本宣科就可以完成的。我说的需要储备一些育儿的知识,除了在生理上的养育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所具有的一般特点,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各项指标。另外就是要注重父母自身心理的保健工作,只有父母心理健康了,孩子才有可能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一定程度时,应该每一个家庭都配备一个专业心理工作人员,为父母进行心理辅导,缓解父母的心理压力,健全父母的人格,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说到良好的成长环境,绝对不仅仅是物资的,甚至说我们没有好的物资条件一样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试想当年我们的童年时代,没有几个玩具,难得几件礼物,但是我们一样感到快乐,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有父母的呵护,有伙伴间的友谊。所以说,良好的成长环境,情感和爱才是最重要的。锦衣玉食,如果没有父母的亲情宠爱,儿女一样是痛苦的;粗布淡饭,如果有了父母的关怀呵护,儿女一样是快乐的。我所说的关怀与呵护,不是形式上的,不是用买多少玩具,送到少礼物,上什么好学校,做什么好车子,这些物资的条件来衡量的,而是用情感来衡量的。你跟你的孩子有过多少心与心的交流,有过多少共度美好时光的经历,有过多少一起游戏的时间,总之,情感和爱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情感和爱的交流不是通过语言的教育能学来的,而是从小在自己的家庭那习来的。一个从小生活在冷若冰霜的家庭里的妈妈,很难与自己的孩子建立亲密安全的关系。我常常举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爱可以比作水,我们的内心就是杯子。只有我们自己这个杯子里装有足够的水,我们才能分给别人。我们只有内心充满爱,才能爱孩子。因此,父母们必须自己获得心理成长,调整自己,爱自己,才能让孩子在安全与信任中成长。

最终还是那个问题,也就说家庭中应该配备心理工作人员,为父母们进行心理疏导。事实上,心理工作者的职责并不仅仅是心理治疗或心理辅导,更重要的在于为养育孩子提供心理和教育咨询。通过咨询服务,让父母们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身心健康,是否符合一般规律。当知道了一般规律,自然而然也就减少了担心。当然,现实的条件配备专职的心理工作人员还不太可能,这就要求家长们自己多学习和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至少得看一看《发展心理学》这样的书籍才行。

另外,多组织父母们之间的交流和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活动,也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父母的交流,会缓解父母们的焦虑,增加自己的自信。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则可以促进孩子们社会性的发展,也就是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交流最好能有一个固定的组织,一些固定的人员参加。陌生的家长们之间交往起来就比较有困难,彼此防范,甚至因为这样的原因,造成孩子们之间也会距离疏远。在公园就会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彼此不熟悉,本身就心怀戒备,一旦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发生点小冲突,家长就会卷入,这样不仅对孩子会造成保护过度,还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解决问题的示范。如果家长们彼此熟悉就会不同,同事间的孩子们出现小冲突,家长们就不太在意,还会彼此安慰。所以要想孩子们之间信任、放松,首先家长们先互相熟悉和信任才行。

还有,利用一些培养孩子的工具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们知道了感觉统合的概念,会送孩子们去做相关的训练,比如走独木桥、玩蹦床、骑自行车就是这样的训练。有时候家长们还会带孩子去公园里钓鱼,或者给一些小模型填涂颜色,这其实都是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培养。在这些众多的工具中,还有一个新兴的、更具有专业内涵的、对孩子成长培养更全面的工具,那就是“沙盘游戏(sandplay)”。(魏广东,2012-3-27

什么是沙盘游戏,它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用?我们将在下一个章节详细介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