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天凉了,有的童鞋没注意受凉面瘫了。面瘫有多种分类,我们一般见到的周围性面瘫多为Bell麻痹,也就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叫面神经麻痹。
我们平时所谓的周围性面瘫只是定位诊断,原因很多,除了受风以外还有外伤肿瘤等,所以应该先到神经内科搞清楚定位定性诊断。

在一部小说中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大概意思是,某诗社的几个诗人在一起作诗,一个新来的年轻人附庸风雅,也说一句,把大家都逗笑了。他说:“乍暖还寒时节,最易易感冒。”从文学的角度看,这句话是没有什么美感,但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他说的可是一句真理。实际上,乍暖还寒时节不仅容易感冒,也容易出现面瘫。北方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般过了夏天,没几天和爽的天气,气温一下子就变冷了,感觉没有秋天过渡似的。春天呢,又忽冷忽热,也就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里面讲的“乍暖还寒时候”。这段时间早晚温差特别大,所以体质较差的人稍微不注意受了风寒,就会出现面瘫。
面瘫是典型的经筋病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西医认为是面神经麻痹了。这个病在《灵枢•经筋》里有很清楚的记载:“足阳明之筋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说明面瘫是一个典型的经筋病,而且与足阳明经筋的关系最密切。因为足阳明经筋始于面部,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时,经筋容易受到外界风寒的侵袭而发生痉挛、麻木,“引缺盆及颊,卒口僻”,就会突然出现嘴歪。“急者目不合”,眼睛闭不上也符合面瘫的表现。 在临床上,这个病以前都是天气变化的时候多见,但是现在夏天也慢慢多见了。因为屋里都开着空调,冷气很足。当外面很热的时候,突然走进空调的屋子或者汽车里面,很容易突然就出现面瘫。一般来说,面瘫用针灸的效果多数很好,也有极个别的效果不好,还有扎了几十年都不好的。针灸效果不好的病人,我会改用点穴按摩,效果会更理想一些,或者用手法按揉配合针灸,会使病程缩短,疗效更显著。 大约八九年前,我们医院一个和我很熟的护士长,她的儿子在离高考还差半年多的时候,突然面瘫了。小孩子长得很精神,是学校里出名的帅哥,因为好面子,所以不去上学了。他妈妈找了一位很有名的大夫,给他扎了一个多月效果也不好。后来护士长带着她儿子到家里来找我。我如实地说如果别人扎不好,可能我扎的效果也不会太理想。我试一下,果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怎么办呢?因为当时正值高考前,小孩不去上学了,肯定跟不上进度,他妈妈特别着急,一夜一夜地在家里哭。我看着实在于心不忍,就说你要不怕疼,我就用手给拨拨筋吧。这一拨,效果特别好,一下子就把面部挛缩的筋给拨开了。这个十几岁的小孩还很能忍,眼泪都疼出来了,就是不哭。那天只拨了一次,效果就很明显,后来又治疗了五六次,就完全正常了。他母亲特别感激我,非说我救了她孩子一命。这个说法是有点夸张,但确实是改变了这个小孩的命运,因为后来这个小孩考上了电影学院。从这个病案中,再结合《黄帝内经》中古人的说法,我慢慢悟出来,面瘫是一个典型的经筋病,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效果更快更好。
面瘫的诊断与注意事项 面瘫要分中枢性的和周围性的,这个一定要搞清楚。有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是周围性的,那么整?一侧的面部全都出现瘫痪的症状,包括眼睛;如果是中枢性的,那么眼睛还是可以正常地闭合。 所以我们见到面部全瘫了的,其实病情轻一些;光嘴歪,眼睛没有问题的,反倒很严重,说明大脑里面有问题了。当然后者也有极特殊的情况,眼睛也是有问题的,这通常是脑干出现病变,但此时一般都会伴有其他的肢体活动不利,甚至意识的丧失,倒是不太难鉴别。假如出现某些中枢型症状,包括手脚麻木、活动不利,就一定要注意了。有条件的要去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排除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变。 现在这个病是年龄大的七八十岁可以得,最小的几?月的小孩可以得,因为现在有空调,小孩也可以患病。过去小孩是极少的,除非你出去突然受风。这个病得了后很麻烦,尤其是一些特殊行业,比如说演员、教师,必须经常参加社交活动,如果得了面瘫就会对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对生活也会有影响,因为嘴角会漏水,吃饭也不行,情绪自然会受影响,人很着急。眼睛闭合不好的话,又容易患角膜炎,所以假如眼睛闭合不好,又没有完全治好的时候,睡觉时可以放上一块厚的纱布加点儿水,这样防止角膜太干燥,尽量避免出现炎症,也可以上一些红霉素眼药膏。 关于面瘫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个别的患者,?发病的同时或者发病之前,在耳朵周围会出现疱疹,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一般有疱疹的恢复都差,严重的还会感染到颅内。我见过有几例病人,开始不当回事,后来感染到颅内,引起脑炎,吞咽困难,严重的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这种情况必须住院,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要单纯地依赖某一种方法。
面瘫的治疗方法 得了面瘫之后,首先要去神经内科确诊,然后要去针灸科找专业的针灸大夫治疗。当然自己也要多用手拨一拨部打结的筋,主要是面部的阿是穴和眼睛周围、耳前耳后的乳突周围。重点穴位包括阳白穴、迎香穴、颊车穴、地仓穴、翳风穴和风池穴。 另外,还要循着足阳明经筋的循行部位寻找筋结,重点在足三里穴。手阳明经筋也要拨一拨,如合谷穴附近。中医里面有句话叫做“面口合谷收”,合谷对这个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我们还可以用灸法进行治疗。一般来说,用隔姜灸效果更好,隔姜灸主要是可以避免烫伤,很好地保护面部皮肤,而且姜也是一味药材,双重药力,效果更好一点。 做隔姜灸时,要沿着生姜纤维的方向垂直切开,最好找比较?的、汁液多的那种特别新鲜的姜,切成大概咱们一毛钱硬币那样的厚度,贴在眼睛周围,比如眼睛上边、太阳穴和眼睛下边,颧髎、听宫、翳风、颊车、地仓、迎香、承浆等穴处。贴上以后,对每个穴位进行艾灸,一个穴位大概灸5分钟左右,感觉火力向里面透很舒服。灸到生姜有点儿发干的时候,用手给它压住,我自己也体验过,很舒服,这样每个穴位都灸下来,大概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灸完了可以再轮换着灸,就是花时间。灸就需要长时间地用艾条来烤面部,烤这些穴位,效果一般都是很好的。可以结合针灸治疗,自己在家里用点穴按摩,用灸疗的方法,这样会恢复得更快一些。 我给病人介绍灸法时,有的病人还会半信半疑地说,不是说“头不宜多灸”?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头是诸阳之会,头部尤其是面部很容易上火,所以一般情况下头面部是不宜灸的。但面瘫多数是面部受凉引起的,所以可以灸。《千金翼方》里面讲:“人年三十以上,若灸头不灸足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所以最好同时艾灸足三里。
有的人面瘫扎针扎久了很敏感,开始怕针,这种情况针和灸结合起来是最好的,扎针的同时自己回家灸。 面瘫必须马上治疗 得了面瘫,千万不要太着急,积极治疗就是了。针灸也好,自我保健治疗也好,都是越早越好。有人刚有点儿征兆,有人第二次得的时候,甚至第三次得的时候,他知道,就赶快来针灸,这样部分病人就可以在面瘫刚露出苗头的时候,让它停止发展,有些还能往好里恢复。当然多数病人仍在发展加重,这一点一定要和患者讲清楚,要不然患者还以为是扎厉害了呢!这可能也是急性期大夫不愿意针灸的一个原因。 扎针的时候面瘫继续发展也是正常的,但比不扎针发展得肯定要慢一些,所以这个病一定要早治。有些大夫对这个不太了解,非得让病人等到一个月以后,这样就丧失了最好的针刺治疗时机,一个月以后就很难治了。不要非得等到一周以后再治,实际上越早越好,因为等到一周,差不多已经发展到最厉害了。与其到最厉害时再治,还不如早点儿治。这就好比一辆车在斜坡上往下滑的时候,你越早刹车,越容易把它推上来,非要等它滑到坡底,再推就麻烦了。 面瘫在治疗时期,要尽量避免受风,尤其是空调、风扇,尽量不要用。同时也要少吃一些过于生冷油腻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对人体阳气有一个抑制的作用,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摘自鄙人医学科普书籍《筋柔百病消》。
在线阅读:http://read.dangdang.com/book_13300?ref=read-1-B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