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们知道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耐药性,其实,针灸对于人体而言也有耐受性……
同样地针刺量刺激,病人的机体会逐渐适应,临床效果相对也会打折扣,胥老师常常说“一个钟表在房间里,刚开始还可以听见滴答声,慢慢的就听不到了,针刺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针刺量要求变化!”
很多病人从没有接受过针灸的治疗,对其产生的感觉并不了解,往往心存畏惧。胥老师一般会先使用一寸毫针为其治疗,待其稍适应之后便改换一寸半毫针,随着治疗的推进,病人对于针灸的接受,刺激量也随之加强,会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三寸毫针,更进一步,会使用特订的粗针(四寸长,0.53mm粗),通过针具的改变,从而维持针灸效果一直稳步向前。
老师提高刺激量的方法一部分还体现在取穴上,包括取穴的数目和深度,如果是脊柱相关疾病,多采用常规夹脊,待其耐受,逐渐刺激其两侧膀胱经;局部疼痛的疾病,更是在阿是穴的数目上变化着。
推拿讲究“轻中重”,即推拿手法的刺激量的变化,其目的是防止患者对于重手法无法接受,逐渐施加也是机体耐受性的表现!
谈到刺激,胥老师认为“变化才是刺激",本着这个理念,老师采用快针、不留针,整个针刺的过程往往不超过五分钟,病人时常会问“这样就结束了”,即便如此,老师的临床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通过针具、取穴的变化,防止人体耐受性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亚勤
老胥点评: 记得1980年我们《生理学》教科书中这样写道:“所谓刺激就是外界条件的改变”。所以汽车的转向灯要闪烁才能被大家注意,针刺提插捻转乃至于出针都是刺激,但留针刺激量就不大,所以留针意义不大。每次针刺刺激量都一样患者就耐受了,好比屋里的钟表声,时间长了就注意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