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2020-08-03 04:29:26)
标签:

财经

慢条斯理

急不择言

思考

厉害

分类: 人生感悟

水深则流缓  人贵则语迟

不知在哪儿看到一句格言: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当时就觉得心动了一下。后来查了一下,出自礼记,难怪这么有学问。

人贵语迟?

对呀,你看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哪个说话不是慢条斯理,就像特等奖摇号,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字字千钧?只有平民百姓贩夫走卒,才会一张口就像放鞭炮,噼噼啪啪一顿炸响,然后完事。可真就完事啦,因为没人当回事,甚至还被众人嬉笑而去。

幸运的是,本老头我天生就语迟。当然不是因为贵而语迟,而是从小胆小内向使然。

初中时班上有个同学,叫啥名字忘了,但形象还记得,小胖子,胆子大,活泼好动,反应快语速也快。上课老师提问,无论啥课,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也有答对的时候,但大多数错了。错了不要紧,老师不会批评,还会笑。带动同学们都笑,最后小胖子自己也笑,于是满堂笑声。

笑完之后,老师经常点名叫我作答。为啥是我?我是学习委员啦,好像一直是。还因为我内向从不举手,但每一次叫起来回答问题,多半正确。然后老师就说,听到了吗?这就是答案。

我能正确不是因为聪明,恰恰是反应慢。在这慢半拍的这段时间,我在紧张思考,找寻答案。而那个胖同学被大家笑,恰恰是因为反应太快了,来不及周密思考。

由此得到经验,说话要慢一点,再慢一点。因为说得快不快不重要,说得对不对才重要。而要说得对,就得说得慢,以便留下思考的时间。

这个说话迟顿的习性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帮了我的忙。领导看我啥时候都不抢先,但一旦说话总能说到点上,就觉得这个年轻人老练,可靠。尤其后来干金融,三缄其口惜言如金被认为是良好品质。在被观察一段时间之后,领导就说这个小伙子不用点钞票,可以去管理几个点钞票的人。于是,本老头就开始“贵”啦。

所以,依本老头的人生经验,不是人贵而语迟,而是语迟而人贵。

当然,大多数朋友是贵起来才语迟的。最初也是鞭炮型,后来时来运转发达了,他意识到今日不同往日,自己说的话影响很大,不能随便说,于是就深思熟虑然后字斟句酌,鞭炮变成了威力无比的导弹,语迟就这样形成了。

本老头今天说这些,不是要劝导年轻的人们都这样慢性子,温吞水,不是这样。其实本老头内心也是个急性子,喜欢有话就说快人快语。只是自己知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许多事情,你不能急。即便心急嘴也不能急,必须一慢二看,才能平安通过。

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有道是三思而言三思而行,就是三思才能思虑周全。尽管三思要费点时间,有时候思多了会失去先机,但总体看,三思而言总比一思而言甚至无思而言要妥帖得多安全得多。

还有一个要害是,言语就像利箭,一出口就收不回了。思的过程是隐秘的,你怎么思,没人知道,思得不当,你可以反复修改;但一旦表达出来,而言了,就不能收回。如果所言不当,后果就很严重。

记得有一回我请许多朋友聚餐,大家在餐桌上聊孩子读书。有个家伙天生大嘴巴,说读三本的孩子天生愚笨,再读还那样,冤枉花这么些钱干啥?不如去打工。此言一出,大伙面面相觑。本老头机警,赶紧站起来敬酒,岔开话题。但为时晚矣。座中有个老兄,还是个头面人物,坐在主席位,杯具的是他孩子刚入校读三本。该老兄不言语,酒没过三巡就借故走了。可以想象,我作为东道主,当时多尬呀!

所以呀,一事当前,脑子要动得快,嘴巴要动得慢。你再急的性子,也要记住这个教条。

不过,是不是凡事都要想半天,来个语迟呢?

也不尽然。本老头发现,有些事要三思,要语迟,有些事则要当机立断,即刻作答,毫不含糊。

大家看到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么?有些问题,发言人说,我不掌握情况;有些问题,发言人说,我只能说这么多;有些问题,发言人说了,而且说了许多,但说了等于没说。还有些问题,涉及主权等敏感问题时,发言人不会迟疑,也不会绕弯,会立即怼回去。

什么时候要语迟,什么时候要语快,这个真要讲究。即便我们平民百姓,生活中也要注意其中的学问。

好比有人向你借钱,你觉得这个忙应该帮,也可以帮。这个时候有经验的人不会说好,要多少给多少,而是沉吟一番,然后说让我们筹集一下,看看成不成。你做出有点为难的样子,但又没有拒绝,这就留有余地。最后成了,人家会觉得你是排除困难成全他;要是老婆反对或者资金确实一时周转不开没办成,人家也会体谅。

凡事不要轻易许诺,轻诺招尤。即便实现了,也不讨好,因为在人家看来你只是举手之劳,太容易了。

如果你根本没钱出借,或者有钱也不想借给他,那就要当即回绝,说我没有,真没有,顺便翻出自己的口袋,让来者看个真实。这个时候不宜语迟,黏黏糊糊,好像在考虑。千万别这样。你这样语迟,跟人家说五天十天之后回复,最后说没有,人家信么?

这里有个问题,该语快的时候当语快,这没有错,可是语快如何周全,不出毛病?这就要靠平常的积累。

有些朋友,面对突发问题可以即刻拿出自己的态度,而且滴水不漏。这就是水平。这个水平一半靠天赋,一半靠养成。天赋是爹妈给的,你无能为力,养成方面可以作为。有句古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就提示我们要做个聪明而机警之人,就要在明世事通人情方面下功夫。

有些朋友说我天生急躁呀,一急就急不择言,胡说八道,改不了。这不对。鲁迅说过,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所以,还是自己偷懒的问题。

好啦,本老头该打住了!

最后要提醒朋友们,当您面对一个对眼前的问题许久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看上去黏黏糊糊反应迟钝的人,千万别小看了他。或许他正在快速算计,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只是不愿意说出来而已。不要多久,你就会发现他的厉害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