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许多仪式背后有深义

(2019-08-12 03:17:53)
标签:

财经

仪式

敬佛

意义

许多仪式背后有深义

我们国人很重仪式。官方有官方的仪式,民间有民间的仪式,大家都不马虎。

记得小时候过年过节,家里再穷母亲也会做点好吃的,香溢满屋。我们这些孩子都在灶角边候着,眼巴巴的。母亲不急,用手拨开我们,用碗盛出一部分,很大一部分,而且是精华的那一部分,端去敬神敬祖宗。她把这几碗几碟小心翼翼放在一个托盘中,先到正堂的中央,对着上席位将供品举过头顶,一而再,再而三,神情严肃,默默无语。然后又到前门祭拜,照例一而再再而三,又后门一次,循例。

这个过程很漫长,我们感觉好像过了一个学期。但大家不能有任何声响,更不许有任何不满的流露。好在最后母亲把这些好东西都端回来了,原封不动,我们才能嗷嗷有哺。所以累积下来,我对祖宗呀神仙呀,从小的印象并不好。

后来长大了,读了一点书,知道世界上原本没有神仙。祖宗虽然仁慈,但也管不着他们的子孙。便对祖上传下来的仪式不在乎。等到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能免的仪式一概免了。

回顾起来,我一辈子没有办过任何喜宴。我从不庆祝自己,觉得有啥喜事放在心里,自己高兴就行,没必要张扬。我也从不参谒寺庙,即便进去也是看风景,不敬神拜鬼,觉得在这些地方鞠躬没有用,下跪也没有用,人生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唯独对故去的父母虔诚祭奠,但凡有习俗一定遵从。不是期望父母能保佑啥,而是出于感恩的心怀念的情。

受这种唯实不唯虚的价值观影响,我在职场上特讨厌繁文缛节。许多该有的礼节礼貌不够到位,一些必要的仪式也做得不够精致,常常草草了事。

记得当年上级领导下去视察,许多临近地区的兄弟搞了很大的阵仗来迎接,有的还请地方公安配合,派出警车开道一路呜呜叫。这都是事后听说的,我没有这个脑子,根本想不到。我只是慌慌张张从办公室跑出来,恭恭敬敬在门口迎接。后来还听说有的地方在领导训话的时候悄悄安排录像,然后刻录成光盘存入档案室,并声称要永久保存。我觉得这属于出奇制胜,自叹佛如。

说实话,当年是很反感这一套的。觉得尊敬领导就是要干好工作,而且只要干好工作就行,搞那些花架子属于劳民伤财。

如今年过花甲,就明白有些仪式看上去没什么实际意义,但仔细想想,意义重大。

意义在哪儿?就在于许多仪式尽管流于形式,但可以满足人的一种需求,与此同时又表明人的一种态度。就比如迎来送往,这种仪式感很强。其中的意义就在于,对领导而言是一种权威的体现,可以满足荣耀的心;对下属而言是一种忠诚的表达,不仅可以让领导高兴,还可以使自己放心。

朋友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正因为形式也好仪式也好,其功能奇妙得很,虽被挞伐也生生不息。即便是热烈反对形式主义的人,有时候也会很愉快地接受一些形式主义。

早年我到一个新地方任职的时候,去各县的支行检查,很注意环境卫生。于是,有些支行的行长知道我的爱好,就早早作了布置,把里里外外弄得一尘不染。我知道这不是常态,只是做给我看的,但心里还是舒坦,觉得这个行长不错,看齐意识强。

所以说朋友们,许多事情不能只看对不对,还要看行不行。但凡行的事情,尽管不对,也会行。

朋友们,当你以后再看到啥形式主义的东西时,不要疑惑,更不要恼怒,要视之自然,此乃官场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你在大官的位置上,可能也会很享受;如果你在小官的位置上,可能也会很积极。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利益使然。我不敬神拜佛,那是唯物主义教育的结果。如果我是佛教徒或者基督徒,一定也会烧香,或者遇事就在胸口画十字。

生活中有些神仙,该敬还是要敬,马虎不得。

人老了要说实话,我这说的就是实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