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在走一步看两步
(2019-05-05 06:46:26)
标签:
财经炒股投资人事下棋杂谈 |
分类: 人生感悟 |
人生赢在走一步看两步
大家上班啦!
我也回到这里,上班。
这回不说军国大事,说点凡人是非。谁呢?我家领导。
但凡办大事之人,就不拘小节了。我家领导也有这个特质。
比如她早上出门上班,跟我说,在家好好的,别乱跑,养鸡种菜。还有,切好笋干,等我回来下锅。这就等于打个招呼,走啦。
我一般不言语。为啥?她还会回来,马上。
果不其然,几分钟之后她就回来了,说手机忘了。只见她急匆匆冲进室内,向匪兵进庄一样。拿上手机又一阵风似的走了,留下一声拜拜。
我还不回应。因为照我的推算,她可能还会回来一次。
又果不其然,院门刚刚关上,又打开了。她又一次冲进来,在院子里朝我喊,说茶几上有个啥教案本,给她,脱鞋不方便就不进来了。本老头习惯了干这种差事,得令之后快速开动脑筋判断物件所在的位置,准确又迅速地扑过去,然后高声回应:找到啦!
这是我家早上上班前的常态。
当然也不是每天都这样,她也有带全了所有的物品一次就走成功的。实事求是说,大多数时候还是不会折返的。但折返的概率真的比较高,比一般人要高。至少比本老头要高许多。
记得我上班那会儿,好像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况,走到半路忽然想起忘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必须打道回府,没有。在省城工作的五年,独居,独来独往。每天步行上班,出门前必定念叨:提包、手机、钱包、钥匙、记事本,这几样一定要一一落实,才会啪地一声把门关上。
因为有这样的性格差异,本老头在判断我家领导心情不错的情况下有时会谨慎提出建议。啥建议呢?早上醒来之后,如果今天是个工作日又必须上班,就要想想今天要处理啥事,需要带些啥物品。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公务包。当然,手机钥匙和钱包永远不要忘。
对这些中肯的建议,领导上心的时候会一一检查,这就走得比较顺利,不会火急火燎地在院子里叫喊要这个要那个,但时间一长就会继续丢三落四,须得隔三差五再谨慎建议一次。
前些日子,本老头借故阐述一个观点:做啥事都要有所筹划有所准备,最好走一步看几步,而不能走一步看一步。
领导皱了皱眉,没言语。我赶紧补一句:不是说你啦,你是大事不糊涂,我是小事很清楚。咱们互补啦,这叫天作之合!
领导笑了,颔首道:有道理。不仅有道理,还有点理论高度。
领导一笑,本老头就放心啦。于是,也就有心情在这里就这个话题展开来胡侃一通,管朋友们受得了受不了。
说走一步看几步有道理,本老头知道道理是有,谈理论高度就不好意思啦。我们老祖宗有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才是理论高度。
百度上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自《礼记·中庸》。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本老头说的走一步看几步,正是老祖宗这句名言的精彩发挥。
我小时候喜欢下象棋,而且下得不错,记忆中好像输得很少。后来长大了,忙名忙利,就把这点爱好荒废了。
下象棋有一个基本功,就是算棋,算得越远越好。走一步看一步,那是初学者,属于菜鸟。走一步看两步,初级阶段;走一步看三步四步,就有点意思;走一步能够看五步六步,那就相当厉害了。啥叫看?其实不是看,而是在心里默念我走了这一步之后对方走棋有几种可能性,自己又如何应对。算一步就有许多走法,算两步三步四步,排列组合,走法多得不得了,算得脑壳都痛。所以,但凡下棋高手,下各种棋,其脑袋都大如斗。不大不行呀,算不过来。
下棋要算,生活要不要算?本老头认为也要算一下,如果有能力最好多算几下。因为这里的算,就是预,就是预测未来,并为未来做准备。而预,则立,则成功也!而不预,就会有麻烦。
小的事情比如上班,你总要算一下今天要干什么,才知道需要带点什么工具。总不能说走一步看一步,先到工地再说,然后回来再取。这样的干法,就是愚蠢。大的方面比如人生,你总要规划一下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准备朝哪个方面发展,期望有一个怎样的结局。总不能说走一步看一步,今朝有酒今朝醉吧?这样的人生,笃定惨败。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预。出门先看天气预报,就是一种预。今天会下雨,好,带把伞,这就不会被淋,预则立了。
人生有差别,不在预不预,而在预多预少,预长预短,更在于预得准不准妙不妙。
比如炒股,有的人炒得好一些,有的人就要差一些,里面的因素很多,预的多少是其一。这里的预,就是做上市公司的功课。尽可能多的了解情况,然后比较甄别选择,成功的概率就大一些。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难免吊死在一棵树上。
又比如为人处世,许多人有势利思想,这无可厚非。但同样的势利,结局也有差别。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太多啦。比如你家那个小区里,邻居老张患有近视眼,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觉得老王没啥能力,也没有啥关系,于是爱理不理不屑往来。但老李看得远,觉得老王的儿子聪明好学,预判有前途,于是能帮忙尽量帮忙,能关照尽量关照,彼此成为好朋友。后来他儿子果然成为一方大员,他一家因此沾光不少。这样的情形你似曾相识么?
我们老家有句俗话:欺老莫欺少。话虽难听,确是实情。
还来说投资。做大生意的人有个特点,一只眼睛看市场一只眼睛看政策,甚至主要注意力放在政策上。政府的一份报告一份决议,外人看来是官样文章,有灵性的商人从中可以发现商机。这样的精彩案例不胜枚举。我们这个市有一条高铁通过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打听走向,到底是走河东还是河西。有人发挥超常的想象力算准了走向,而且估计了高铁站的大致方位,果断买下附近的一片土地。结果,铁路打从门前过,征地拆迁再盖楼,他发了。
说到这里,本老头又要嘚瑟一下下。
早在八十年代我就知道文凭的重要性。为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现代化呀,文化知识最重要!为了功名便努力读书。后来转业到银行工作,人家一看有文凭,不久就弄个一官半职给俺干干。那时节许多同事满足于中专文凭,以为干得好就有晋升的希望。我对要好的朋友说,醒醒吧,赶紧读书拿文凭,没有本科免谈。没几年,我的预言全部兑现。读了书升了官的,感谢我;没读书没升官的,也佩服我。
早在九十年代我就预判房市会红火起来。为啥?房改啦,全部商品化啦,房市能不红火么?特别是当时推崇大连模式,叫经营城市。啥叫经营城市?就是卖土地呗!后来不这样叫了,但各级政府尝到了土地财政的甜头,已经不能回头了。所以我肯定,房价一定上涨,而且只涨不跌。所以,我到一个地方任职,就号召职工买房。说你们买房,我出面去问老板要优惠。这不算谋私,因为我不买。许多职工因此买了房,一直感谢我,还说我心肠好,眼力也好。
不能再嘚瑟了。再嘚瑟下去,会因为没有进政治局而郁闷。许多朋友说本老头本可以进政治局的。
好啦,说完啦!
我也不知道说了啥,对了,就叫:人生赢在走一步看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