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完全打破刚性兑付目前条件尚不成熟

(2018-11-01 05:12:45)
标签:

财经

债券

股票

刚性兑付

担当

分类: 财经漫谈

完全打破刚性兑付目前条件尚不成熟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回忆了德隆系风险的处置工作,得出几点结论。

其中一条说:

只有打破刚性兑付,让投资人承担风险,才能从根本上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吴院长说,德隆系的风险处置体现了让老百姓“吃点亏”的政策取向,打破了刚性兑付。“规定了10万元以下,10万到20万,20万到50万,50万到100万,100万到200万和200万到300万这五档,然后就按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八十、七十、六十、五十的折扣进行了处置”。

本老头在博客中看到许多朋友对此不以为然,因而也想就此议论几句,蹭点热度。

啥叫刚性兑付?很简单,就是对债权人的债权一定要兑付,不兑付不行。如何不行呢?你要不兑付,人家就上街,就会出大事。于是,为了不出大事,政府就出面代替债权人兑付。这就叫刚性兑付。

照理,债权债务,是双方的事情,一方违约不兑付,你找违约方好啦。违约方不理你,你就打官司好啦。官司赢了不执行,你还找法院强制执行好啦。要是对方一无所有,你赢了官司啥也拿不到,那就只有自认倒霉了,谁叫你借钱给他?

但中国特色就特色在这里。民间一对一的借贷,兑付不了自认倒霉,但一旦是群体性的问题,就不好办。常常会把政府拖进去,变成当事人的一方。

就说近来的债务危机。许多企业发债,不断地发,到期兑付不了。老百姓拿着债券先找企业,哭天喊地。企业说,我们也没办法,等着吧!于是有人喊,我们找政府去!于是一群人呼啸而去,聚集在政府门口,要求政府拿钱。

许多地方政府一看这个阵势,有点发怵,害怕影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于是就打开财政的金库,一五一十兑付了。

这就是近来各地的一道风景线。这道风景线不怎么靓丽,真不靓丽。因为没有道理。不是政府借你的钱,为何要政府还?还因为此风不可长。企业借债不讲信用,政府背锅,这会有啥社会影响?所以人家吴院长就说,要打破刚性兑付,让老百姓吃点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范金融系统风险。意思很明白,就是要债权债务双方去解决,政府不要背锅。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老百姓吃亏了,就长记性了。以后遇上企业发债,就会考虑风险了,不会一看高息就蜂拥而上。

分析到这儿,本老头觉得吴院长说得对,很对!我们国家的老百姓,有好处的时候不吭声,吃头老母猪不抬头,有损失的时候就呼天抢地,要别人为他的损失负责,是何道理?应当让他们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

但是,本老头又觉得叫老百姓自负其责有点说不过去。

为啥?还是特色问题。

我们有些啥特色呢?就是政府事事处处为民作主。

就比如这企业发债,那是经过严格挑选严格审批的,一般的企业想公开发债筹钱,想都别想。这是什么机制?是为老百姓负责,替老百姓作主。意思很明了,我们审查过了,没问题,你们放心买吧。于是老百姓就放心啦。即便有点疑问,反问一句:有问题政府咋会批呢?也就没啦!

这样的心态,可以说债券市场上十分普遍。你问一下买企业债券的人,有几个会去看企业的财务报表?会去研究融资的去向?不会哟,大家只看政府的批文。

不仅是债券市场是这样,股票市场也差不多。散户进场买股票,多半会想,政府批准上市,这股票总差不到哪儿去。因为企业股票要上市,难上加难哟!上市的股票,万众选一,还不金贵么?你看股票市场上的打新,简直是抢破头,谁考虑过风险?

有政府把关就可以放心交易,从情理上也说得过去。就好比小区有物业安排门卫,安全有人负责,住家各户就不必严密防范,敞开大门也没关系啦。如果有小偷进来了,东西被偷了,物业公司就要视情承担责任。要不,要你物业公司干啥?

好了,问题很清楚,政府的审查机制,等于替老百姓排除了大多数的风险,造成了老百姓的信任。老百姓的这种信任是盲目的么?不能这样说,不能!而应当说,在这里,老百姓对企业的信任就是对政府的信任,十分可贵。反过来说,政府也应当对老百姓的可贵信任负起责任。

好啦,如今有风险了,有损失了,又对老百姓说,你们应当自己承担责任,因为风险要你们自己辨别,自己规避,你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说是不是有点不地道?老百姓要是反问一句:那政府审查不是多此一举么?政府部门情何以堪?

所以本老头觉得,债券也好,股票也好,只要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搞审批制而不搞注册制,政府就要对老百姓的投资负责。至于负多大的责任,可以研究。这才叫责权对等。

从长远看,应当打破刚性兑付,政府应当从民间的债务纠纷中退出来,只当一个中间人。但目前的国情还不行。啥时候行?市场化切实到位了,信用社会全面建立了,国家治理真正法治化了,而且国民成熟,投资双方的债权债务人对自己的权利义务有基本的担当,就完全不必由政府出面拿纳税人的钱来搞什么刚性兑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