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债搞基建贵在有效益

(2018-08-21 05:22:34)
标签:

财经

债券

基建

效益

管理

分类: 财经漫谈

发债搞基建贵在有效益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背景下,为了稳增长,国家眼睛向内看,着力扩大内需。

如何扩大内需?加工资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加大基建投入。当然,这次的提法不同,叫补短板,而不是大水漫灌。据说交通方面今年就有万亿的投入计划。

要加大基建投入,钱从哪儿来?不能加税。税不能加了,还要减。你不减,没能力的企业就死了,有能力的企业就跑了。所以,这两年国家实施的减税计划还要坚持。

于是,就发债。这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内涵。

最新的消息,为了满足地方合理融资需求,今年国务院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是135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5500亿元。财政部催促地方政府在今年10月底前应完成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筹集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在建项目的建设。

朋友,你是不是觉得有点诧异?刚刚还说要去杠杆,这债券也是杠杆呀,而且是政府背负的杠杆,是当初去杠杆的重点,怎么一夜之间又要加杠杆呢?而且十分紧急,四个月之内就要把这个新杠杆加起来。

这就叫形势比人强!你要保增长,就要搞基建;你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在地方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唯一合法手段就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朋友们可能会疑虑,这么发债,会不会像当年的四万亿一样,造成通货增长,货币贬值?

照理不会。因为这次发行的债券叫专项债券。据说地方政府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两种,前者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筹资,而后者则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筹资。这个意思就很明白了。比如交通修路,铁路也好公路也好,没钱就发债券,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老办法啦!因为投入有产出,债券可以按期归还,就不会引起通胀。如果发行的债券拿去给公职人员发工资,就等于落入虎口有去无回了。

这里面有一个道理。债券发行再多,不是滥发钞票,那不一样。发行债券不是向人民银行借钱,是向社会借钱。这里的1.35万亿是由老百姓的手上到了政府的手上,社会上的钱并没有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会引致通胀。

 现在的问题是,在我国的国情之下政府所借如此巨额的资金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会不会因此而增加通胀,就很值得分析。

第一、政府的债券项目一定会引来几倍于债券资金的信贷资金,形成所谓的配套。这就不是1.35万亿的问题,五个1.35万亿都可能打不住。十年前的四万亿最终牵动了多少资金进入基建?这就会使全社会的流通货币量急剧上升,引起通胀。所以,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控住信贷的闸门,保持货币政策的中性。只怕初心难以保持。

第二、这些基建项目从投入到产出,周期很长,能够产生效益并付息还本,多半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资金的投入是迅速的。这就难免会造成基建之初通货会明显多了,对物价形成压力。

第三、政府主导的收费项目,建成没问题,但建成之后多半效益不好。即便效益好,也会因为种种原因造成还债困难。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地方政府主动还债的积极性不高,一般都会观望,看看国家是什么态度,能不能由国家背起来。如果这种情况很严峻,国家就会被迫采取措施。采取啥措施?再发债券呗,形成刚性负债。这种滚下来的债券,没有相应的物质做基础,就等于往社会货币的总额里又塞了一堆废纸。

分析到这儿,我们要说,政府发债搞基建,没有错。关键是要选好项目,建设好项目,管理好项目,使项目如期产生效益,按期还本付息。不然,看似发债只是向老百姓借钱,但政府越借越多,造成通货泛滥货币贬值,就是对老百姓的掠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