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愤怼社会是因为社会对老人不太友好

(2017-07-20 04:08:43)
标签:

财经

老人

经济收入

心态

文明修养

分类: 时事评论

老人愤怼社会是因为社会对老人不太友好

最近关于老人的负面新闻很多。说有个老人坐公交要一个年轻人让座,年轻人迟疑了一下,结果老人老当益壮把这个年轻人打了;说一群大妈要在球场上跳舞,打球的小伙子不让位,结果大妈们群起而攻之,硬生生把小伙子们赶跑了;说一群大爷组成冲锋队(不是冲锋队,是健身队啦),在公路上跑步,横行霸道,啥车都不让,结果这一回没有赢被汽车撞了,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许多人因此做起了文章,分析其中的缘由。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意思是这些老人本来就是坏人,是文革打砸抢的产物。当年的红卫兵如今老了,但崇尚暴力的本性还在,于是老了还经常惹是生非,愤怼社会。

本老头文革的时候还小,但也戴过红袖章,扛过红缨枪。如今也老了,算不算坏人变老了呢?我检讨自己,不是,不算。虽然对这个社会也经常有怨言,有愤懑,但没有干过妨碍别人妨碍社会的事情,倒是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经常见义勇为。有一回看到一个老头踮起脚尖吊在公园的桂花树上,本老头想都没想上去就把这个老头骂了一顿,吓得他头也不回赶紧走。我估计,他以为遇上精神病了。

所以我得出结论曰,坏人变老说是不成立的。

那又是啥原因呢?

本老头认为不完全是老人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是这个社会对老人不太友好。

我先说个亲身的见闻。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陪我家领导在上海治病。大家知道,看病有许多繁杂的手续,要在许多地方排队。本老头是个规矩人,就老老实实排队,从没想过要插队。有一回两个窗口的队伍已经很长了,后面的人就在悄悄地问,说那个三号窗口为啥不办业务?也是说啥来啥,话音刚落,这三号窗口就开了。于是这两条长龙的尾巴,一下子就被剪断了似的扑到三号窗口去了。本老头顾及高大上的形象,觉得不屑这样狼奔豕突,就只是往前走了几步,填补留下来的空缺。但有对老两口也挤上去了。可怜他们年纪大了,手脚慢了,还是在末尾。老太太不高兴了,在一旁嘟嘟嘟。老头子突然离开队伍,挤到窗口去,要求第一个办。这就有点出格了。大家齐声责骂。上海话我听不太懂,但意思清楚,就是骂这个老头不懂规矩,没有教养。大家越是责骂,老头就越是犟对,就是挤在那儿不退出。保安来拍他的肩膀,他也不回头,说,我们老了,跑得过他们吗?紧接着一句:什么都抢我们老人的,我们还能活吗?

后来这对老人还是第一个办了事情,只是在人们的鄙视中离开。

朋友们,这一幕不鲜见吧?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老头有个性,有胆识。

今天说到老人问题,我就想到这一幕。说实话,老人心态不好,与一些老人的文明修养程度有关,更与这个社会对老人不太友好有关。看看我们这个社会,说是尊老,哪里体现出来了呢?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事何情,都讲竞争。只讲竞争,哪些年大体弱的老人们争不过,就只有靠边站。一些老人在公交车上站着站着生出无名火,掌掴那些安然坐在椅子上的年轻人,可能事出有因哟。也许就是因为老人腿脚慢了一点,这个位置就被年轻人抢去了,他能不窝火么?

我们这个社会,缺乏尊老的意识。这是文化问题,根深蒂固。说我们这个民族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那只是宣传用语。实际状况哩,呵呵而已。因为意识上的淡漠,尊老的基础设施,尊老的制度安排就很自然微乎其微了。即便偶尔有点存在,也是凤毛麟角,要被当作伟大的德政加以歌颂的。

人们经常说老人闯红灯,不如小学生。我就知道,有些老人对红绿灯有意见,人行道上的绿灯时间太短了,老人腿脚慢,根本就过不去。于是,许多老人就相互传授经验,说不管它了!于是,就这样了。

所以我觉得,一些老人愤怼社会,先不要谴责老人,而要检讨一下对老人的照顾做得如何。尊老尊到位,顾老顾到位,老人们也许就没那么大的火气了。

我再说个更深刻的话题,就是老人的收入问题。

我的岳父岳母,解放初参加工作,辛辛苦苦在政府干了一辈子。退休前几年听从组织安排,到供销合作社去工作,然后在那儿退休。同志们,在企业退休与在政府退休,其待遇可是有天壤之别哟。我这可爱的老两口九十年代退休的时候退休金只有几百元,后来年年加,也不过千余元。去年我岳母还健在的时候达到顶峰,每月二千三。朋友们,这就是一个八十多岁干了一辈子革命的老人的退休金。我的岳父母健在时从来不抱怨钱少,说儿女争气,啥都有了。的确,我们都会给他们钱,大家给的超出了他们的退休金。但是,我们知道,他们老两口还是觉得用自己的钱比较踏实。所以每一次给钱都要推辞许久,接受的时候也好像很不好意思。

如今说啃老现象很多,但朋友们,啃少的也有哟。只是,老人们一般不开口,好像不好开口。但实际上,许多老人像我的岳父岳母一样,收入很低哟。他们原本有一份还算体面的收入。我的岳父岳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月工资就有五十几元。后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但他们的收入好像没有跟随社会一同发展一同进步。代际之间在经济收入上形成巨大的落差,已经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这样的情况,老人们不会结记于心么?会的。经济是基础,收入低就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低。有的老人甚至在儿女面前都不能保持以往的骄傲。而这种低水平是显失公平造成的,你叫他们如何不愤怼?

我们在责备有些老人举止适当精神失态的时候,也要想一想这些老人可能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他此时的不文明行为,可能就是平时所积怨屈的一种爆发。

虽然年轻人过得比老年人好,说明社会进步一代更比一代强。但如此的悬殊你还要和谐,还要老人们兴高采烈逢人便笑,就难了。所以本老头以为应当大幅度提高退休金,让老人们共享发展成果。其实钱不是问题,政府少买一点车,少盖几栋楼,少扩编一些吃饭的机构,就可以了。特别是一些高龄退休人员,他们一辈子吃苦,工资基数又低,虽几经调升,退休金依然屈指可数,生活难有体面可言。应当制定一些政策,赶紧让这些老人在有生之年享受一下社会的关怀之情。

人老话多,谢谢您赏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