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还是应当让市场作主
(2016-01-27 04:06:09)
标签:
财经去产能破产奖补市场原则 |
分类: 财经漫谈 |
去产能还是应当让市场作主
当前的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啥叫生产过剩?就是东西多了,卖不了。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生产东西的能力过剩了,开工不足,导致生产要素闲置。这一闲置就成了僵尸,不仅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还会给社会带来动荡不安。所以,去产能成了当务之急。
但许多企业不愿意“去”呀,宁愿僵尸,不愿宣告死亡被埋葬。为啥呢?有些在等待时机,以为市场还会反转;有些在等待政策,看政府如何补偿;有些在糊弄工人,不愿支付遣散费;有的在抓紧时间掏空企业,准备留一个空壳给银行。
中央很英明,果断要求各地提出去产能的具体目标。为了鼓励去产能,国务院还推出了奖励政策,提出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中央将设立专项资金,对地方和企业化解产能过剩进行奖补。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政策出台后,各地政府又要忙于制定名单,确定哪些企业生存,哪些企业死亡,然后一户一策,落实奖补政策,平平安安去产能。而企业家们的眼睛则盯着这个奖补政策,下一步就是如何与政府讨价还价了。
这是一个习惯做法,大家认为自然而然。其实放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思考,这是不自然的。去产能之所以要奖补,是因为政府对这些过剩产能的形成负有责任。
大家想想看,照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只管依法监管,然后收税,是赚是赔,是死是活,那是你企业自己的事情,与我政府何干?至于工人的安置问题,也不是问题呀,你为职工办足了社保医保,缴足了失业保险,工人失业之后到政府哪儿去领失业救济金,有一定的生活保障,还怕工人闹事么?
政府如今不得不管,那是因为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远没有起决定作用,还是政府有形的手在作怪。这些过剩产能,多半是各地政府强力招商引资所致。看看那些工业园,那些开发区,有多少产能死在那儿?这些年各地为了政绩,也为了财政,拼命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上产能,甚至对企业违法比如排污违法、质量违法、用工违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有些企业本不想大铺摊子,但经不住地方领导的鼓励和规劝,盲目上马,结果骑虎难下。政府既然如此深地介入企业活动,当企业难以为继面临破产的时候,政府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必须妥善处理善后。这就是有特色的市场经济的现状。
政府善后的通常做法就是拿钱,就是前述的奖补。只是这样一来,老百姓就做了冤大头。因为政府的钱,说到底是税收,一分一厘都是老百姓的钱。
我们经常说改革的学费,这里面包括历次经济调整的奖补资金。到底花了多少,没人知道。
我们搞市场经济二十多年了,市场经济远未成熟。盖因这个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啥特色呢?就是计划经济的因素还有很多。这是造成经济大上大下不断调整因而浪费严重的根本原因。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起决定作用,是到了实行的时候了。
本老头以为就从去产能开始,让市场去作主。什么企业该死,什么企业不该死,听凭市场安排。政府干什么呢?就是严格执法,确保产品质量法、劳动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经济合同法、社会保险法,还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法律落到实处,收窄那些僵尸企业的生存空间,也给企业破产提供稳定的保障条件。
本老头天天说这些高大上的事情,朋友们一定不屑。实在是难为情,本老头除了说这些,不会别的。有个笑话,一个做父亲的对女儿天天说裙子很恼火,责问道:你就不能说点高尚的东西么?女儿说,好的,爹地,我们来说说帽子!
俺这就是说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