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雾霾治理两桶油埋单 |
分类: 财经漫谈 |
发改委最近发一个通知说“我国环保形势日益严峻,一些地区以臭氧、灰霾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日益突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发挥成品油价格杠杆作用,是促进资源节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啥意思呢?就是油价不下调了。本来是要下调的,但为了治理雾霾,就不调了。
本老头想笑,但考虑到发改委的权威,就捂住嘴没笑出声来。
尽管不敢笑出声,但还是在肚子里笑,叫腹笑。
你发改委调不调油价,还不是一句话的事,需要什么理由呢?据说我国的油价形成机制很科学,与国际油价是相连的。根据这个原理,当年国际油价100美元一桶的时候,我们这里的95号汽油是8元一升,如今国际油价跌至40美元一桶,照理我们的油价应当降至3元多一点一升,可我们这里还是6元。你就这么办了,全国人民还不是老老实实一手交钱,一手买油,要什么理由呢?不需要嘛!
再说了,即便要说点理由,以便老百姓高高兴兴交钱,也要找点说得过去的理由呀,似这样为了治理雾霾就不降价,好像有点怪老百姓开车多了造成雾霾所以要略施薄惩的意思。这就是意气用事了。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闯祸了,大人不高兴,就拉下脸来说没饭吃。
这样不好,有点任性。老百姓开车上路,没什么错呀,凭什么要受惩罚?老百姓节衣缩食买一个车,也是响应政府号召支持汽车业的发展;老百姓又节衣缩食加高价汽油,也是支持政府的两桶油,总不能要求老百姓买车不开车,当个摆设放在家里吧?
退一万步说(不能再退了,再退就掉井里了),即便不降价的愿望良好,会有效果么?有车一族会因为油价该降没降就把车锁起来不开了么?老百姓才不会这么任性!
好了,油价既不该不降,不降又没什么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两桶油大发国难财!
治理雾霾在车子上打主意,可不可以?可以。比如可以提高汽车的销售价,搞个雾霾治理税在里面,让一般工薪阶层望而止步,不就减少排放了?可我们敢这样干么?一旦汽车业萧条,GDP就可能要下降一个很叫人心惊肉跳的百分点。政府不能限制生产,也不能限制销售,于是就限制使用,这是什么法子?这不是耍老百姓么?
治理雾霾还有一个办法,也很好呀,就是燃油达标。我们的油品达标了么?据说含铅量含硫量都很高哟!这才是雾霾产生的罪魁祸首。发达国家的汽车不少,人家怎么没有我们这么重的雾霾呢?当然,把这些铅呀硫呀降下来要有很大的成本付出。两桶油不愿意干,发改委没办法,就维持高油价,说这样可以抑制用油。两桶油污染了环境,本应当支付治理费用,好了,如今发改委为了治理环境,竟让两桶油维持高价坐吃暴利,这是什么逻辑哟?
雾霾真的不能小觑,弄不好会把大家都埋了。但如何治理,却反映执政的宗旨。
本老头心平气和地说,环境治理应当在抑制污染源上下功夫。
污染源在哪里?不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而在执政者的思维里。如果还是以GDP为纲,然后纲举目张,治理污染就会是一个笑话。真的应当调整发展思路了。不为别的,但存方寸绿,留与子孙活,总是应当么?
污染源还在哪里?在企业家的贪婪里。资本的本性就是贪婪,怪罪不得。政府应当死盯着企业的排污,把超标排污当做投毒来处理,当做危害公共安全来处理,严惩不贷。以政府强大的执行力来办治污,只要愿意,没有办不成的。
老百姓要不要参与治污?要,但远不是主要的。在雾霾埋了大半个中国的时候,发改委为了雾霾不降油价的逻辑,给人们一个印象,好像就是老百姓开车上路造成的雾霾。这是不公允的。治理雾霾只是在老百姓消费这个终端上打主意,这是权力任性的表现。对雾霾的治理,无异于缘木而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