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屡屡成功的背后是老百姓对无妄之灾的恐惧
(2015-07-17 05:00:59)
标签:
财经电信诈骗无妄之灾恐惧法治 |
分类: 时事评论 |
电信诈骗屡屡成功的背后是老百姓对无妄之灾的恐惧
说到电信诈骗,估计每个朋友都有亲身的经历。这个话要说准确一点,是有被骗的亲身经历。当然上当的绝对是少数。估计许多朋友接到过这样的电话,说公安局的,你卷入某个案件了;或者医保局的,你的医保卡被盗了;或者税务局的,你买的车可以退税了,等等,名目繁多,出奇制胜。据说,台湾有10万人专职电信诈骗大陆人,生意不错。
以前有专家教导我们,说看到稀奇古怪的电话就别接。这一招最近不灵了,人家骗子的来电都是很正规的电话。比如来电显示95588,工行的服务电话,很正规吧,一接听,人家说你的信用卡被盗刷了,赶紧报卡号和密码过来,我们给你冻结。你敢报过去么?显然是骗子!
当然,但凡接到过这样电话的,一定不是高官。即便当了官,也一定没有贵到这样的程度,电讯营运商会把您列入红名单予以保护,你的通讯工具绝对可以屏蔽一切骚扰信息。你去问问你们的市长书记,可能的话再问问省长书记,他们的手机和家中的座机会天天被人家呼叫着你涉嫌犯罪了么?所以,如果你还在愤怒骗子打扰你,真的不要这样,应当愤怒的是自己没出息。
好,闲话少说,言归正题。
前些天今日说法播一个案例,说南京一个老太太执意要汇款给他的侄子。银行的人看老太太神色慌张,就三问四问,还把警察叫来,大家一致认定是受骗了,于是严重违犯取款自由之规定,硬是不给她办,并且告知所有的网点,说某某某来了,务必拦住她。老太太也木法子,知道而今眼目下,规定是规定,只拿规定说事没有用。她就心生一计,请教她的远方侄子。人家这个从未见面的侄子有办法,告诉她到ATM上去,如何如何一步一步来,硬是把款转到另一家银行,而后,点击一下,30万就到侄子账上去啦。可是过了一天,老太太就来报警,说上当了。
原来侄子不是侄子,而是自称检察院的人,告诉她涉嫌犯罪了,至少是被人利用了银行卡犯罪。逮捕令已经签发,叫她赶紧准备保释金,打到指定的账号上,否则就要逮捕。并且说这是国家督办的要案,不得泄密。老太太一听脚就软了,自己的两个女儿也不敢告诉,“检察院的人”怎么说她就怎么做,唯恐态度不好,会加重她的罪行。后来她电话联系不到这个检察院的人,而钱是实实在在没了,才疑心上了当。
本老头啰里啰嗦,绝不是要在这里复述一个老套的电信诈骗故事,精彩的部分在后面的评说。
一个专家摸样的人在故事播完之后总结陈词,说如今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老百姓对公检法的信任实施电信诈骗,我们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如何擦亮自己的眼睛呢?专家说,就是不要轻信陌生人,尤其当陌生人问你要钱的时候,一定要捂紧自己的口袋,问一个为什么。
说得好么?好!但本老头觉得有点不对劲。
利用了老百姓对公检法的信任?这是信任么?好像不是,而是恐惧!如果是信任,我没犯罪,用得着这么紧张么?
大量的案例显示,受害者一听说自己犯罪了,就紧张得不得了。他明明晓得自己是没有犯罪的,但公检法说自己犯罪了,照样紧张。只要能够洗刷自己,干什么都可以。这是信任么?如果是信任,就该笑呵呵地对公检法的人说,你搞错啦!或者生气地说,你有没有搞错?再不道歉我要投诉你!
为什么一个没犯罪的人听到有罪就紧张?这个才要深思。
不是我们的国民喜欢紧张呵,实在是无妄之灾经常发生,谁知道会不会轮到自己呢?内蒙的那个十八岁的小伙子,人家看到死了人好心好意去报案,谁会想到一去就不能回家,会被国家的一粒子弹要了自己的命呢? 老百姓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知道,这个世道不安全,犯罪固然会吃官司,不犯罪也可能吃官司,甚至还会送命。所以,遇到不白之冤,也不要理直气壮,赶紧照做官的话去做,也许可以从轻处理,或者可以免去无妄之灾。
这是普遍的心态哟!这种社会心态的产生根源是国民普遍对法治和公平正义持有怀疑。
我们的主流媒体天天煞有介事地播今日说法,嘲笑老百姓不懂法,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殊不知播这些东西,嘲笑的正是执法机关。正是执法机关长期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造成老百姓的恐惧,才使得犯罪份子有机可乘。
如今中央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值得期待!如何衡量依法治国的成效呢?本老头觉得有罪必罚固然是一个标准,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标准那就是无罪必不罚。什么时候公民没犯罪他就不恐惧,公检法找上门来也不紧张,到那时才能说法治秩序初步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