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心需要呵护

(2013-04-24 05:34:29)
标签:

芦山地震

红十字会

爱心呵护

分类: 时事评论

爱心需要呵护

芦山地震了!

最初以为是我们江西的庐山,心情甚为急迫,站在那儿看电视,手上还拿把锅铲。

原来四川有个芦山县,那儿地震了,7级,离这儿很遥远,有一些伤亡,也不多。俺心情便放松了许多,回身继续去翻炒那份丝瓜炒鸡蛋。

丝瓜五块钱一斤,真是吃不起,去皮的时候就小心翼翼,生怕有所浪费。

远方有同胞正在废墟底下无助地呻吟,我们两口子却在这里安然地享用五块钱一斤的丝瓜,还放了鸡蛋,真有些冷血。

人们最为关心爱护的是自己,再以自己为圆心扩展开来,所以就爱亲人爱朋友爱家乡爱祖国。这是本能,而本能的力量是最为强大的。自己在这种潜意识驱使之下,以为是庐山遭灾的时候就紧张,听说是另一个遥远的芦山时就多少松了一口气。当意识到自己的爱如此狭隘时,嘿嘿,俺不免有点羞愧。

昨天有个好友电话商量捐款的事。我们都是爱心人士。以往每逢大灾大难,因为自己幸免,我们总有感恩的心,觉得自己没灾没难就要对灾难中的同胞表达爱心,仿佛是他们把灾难一肩扛了。平时没事我们就献血,献血的本子都有好几本。但这会儿两个人在电话中商量了半天,也没确定如何行动。

朋友问,捐给谁呢?慈善会?红十字会?这些会好像会把善款吃了,吃得连骨头都不吐。捐给他们,再培养一个什么张美美李美美,岂不冤大了?听说有个壹基金,民间的,几个大老板发起的。这些老板都是亿万富翁,想必不会吃这点钱。但这个基金好像门槛很高,我们这些工薪阶层从口粮中省下来的几个钱,真的有点不好意思。商量的结果,先在单位随份子吧,以后看情况再说。

于是想到前几年的郭美美事件,想到爱心也要呵护这个主题。

就像前文说到的,人类天生是有爱心的,因为爱自己,所以爱别人。但这种基于爱自己的爱的延伸,其范围和程度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有不同的状况。精神文明程度高的国家,大家乐于助人,影响所致,作为这样社会中的一员,你自然也助人为乐。反之,一个过于自私的社会,一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人们爱心的范围就很狭隘,爱心的程度就有失于肤浅。有些人,就会冷酷到六亲不认只要自我的地步。

那么,充满爱心的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呢?

提出这样的问题简直是为自己挖坑。好在本人学会了绕道走,让有学问的朋友去埋了它吧。

俺知道一点,就是道德上法律上一定要形成一种力量,让那些付出爱心的人得到鼓励,觉得荣光;让那些践踏爱心的人受到制裁,遭到唾弃。

回顾我们这三十几年,国家在倡导美德弘扬正气方面的确是乏善可陈无所作为,以致社会道德的底线一再受到挑战,人性步步后退,兽性步步复苏。

我们的一些官方媒体经常抱怨民众的道德水平不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低下,但这能怪谁呢?怪只怪我们的官方没有呵护好人们的爱心呵。

这里有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南京的彭宇扶起一个跌跤的老人却要吃官司,法官说照常理判断你不会做这等好事。这个案例,无异于一把利刃,把千百万人的爱心杀得鲜血淋淋。文明国家的法官自觉担当起呵护良知匡扶正义的责任,而我们的一些法官,只管与上级保持一致,可以无视社会责任。试想一下,民众看到这样的判决会产生什么感想?许多人指责见死不救绕道走的行为,其实呀,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人们必然会绕道走。伤害爱心的不是人们的冷漠,而是法官的昏庸。

再就是前文说到的郭美美。前年6月,有个叫郭美玲在网上公然炫耀其奢华生活,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虽然红会多次澄清,但越描越黑。后来上海又出现一张发票,红十字会上海的一个机构一顿招待餐就花去了近万元。于是老百姓根本不信红十字会那么干净了,大家怀疑自己的捐款让他们吃了。这种感觉非常难过。贪官受了老板的贿,A了国家的钱,老百姓气愤,但还觉得离自己远一点,但慈善机构贪吃善款,就令人怒不可遏。愤怒之余,老百姓没有办法,就捂紧自己的口袋。这里有些数据会让有些人害羞。21日中国红十字会官方微博统计,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个人善款835笔,共142843.12

这两个事件很具有代表性。代表什么呢?代表一些官方机构没有用心呵护人们的爱心,而是肆无忌惮地消费人们的善良。结果哩,老百姓就用脚投票。遇到有人受灾,就爱莫能助;遇到有人跌倒,就绕道走路。实际上,就使人们的爱心范围缩小了,程度降低了。

国家应当建立特别的法律,或者成立一个道德审判机构,对那些伤害爱心践踏爱心的人和事,严惩不贷!

呵呵,说着说着,又是书记处要研究的事项。一旦具有治国安邦之才,藏都藏不住呵!

不贫了。

灾区的同胞正在经受苦难,我们老两口在遥远的江西为同胞祈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