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民工讨薪政府作为政绩考核杂谈 |
分类: 财经漫谈 |
民工讨薪为何年复一年?
春节临近了,民工讨薪又成为热门话题。
这几天中央新闻台连播老何讨薪。据说这二十多个倒霉的四川老乡讨了六年,分文拿不到。最近记者出面只用了三天,河北遵化的人就赶紧把所欠的三百多万给了他们。昨天,老何拿到了六年前就该拿到的一万多元,他可以回家为小孙女治病了。
中央台的意思,大概是要老百姓高呼记者万岁。但俺没有兴趣认真倾听,当然也就没有举臂高呼。说实话,这类节目年年播,无非是民工如何可怜,老板如何黑心,政府如何推诿,记者又如何仗义执言排除万难帮民工讨回人民币。故事年年有,情节各不同。
不过俺是有心之人,就是一些不经意间感受到的信息也能在心里发酵。老何讨薪的问题又使俺信马由缰。
今次的欠薪是政府赖账,遵化市政府直接成了当事人。但如果欠账的不是政府,而是企业,当地政府会仗义执言为民作主么?
其实大量的欠薪问题发生在劳资之间。要知道,欠薪欠的是钱,对许多老板来说,钱就是命呵,于是能拖则拖能赖则赖。这个时候,政府就要出来说话了。在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困难是有,但有句俗话叫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来了就不难。老大是谁?县长也,市长也。而事实上大量拖欠问题的形成,多半是当地政府不作为所致。作为社会管理者,主持公道是政府的天职,为啥不去管呢?
这一问俺又义愤填膺: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但过后想:要是我当县长市长,会拼力去为民工做主么?
这么自问一下,就冷静多了。因为,俺也不能保证自己处在这样的位子上以后还能不能这么仗义执言古道热肠。
为啥呢?容俺慢慢道来。
作为一方政府主管,第一我要考虑GDP的增长,第二我要考虑财政收入的增加。这都是经济发展过硬的指标。第一个指标不上去,影响上级的政绩,上级不高兴;第二个指标不上去,影响大家的收入,下级不高兴,上下都不高兴,一定玩完。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杯具的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于是你招商我招商大家都招商,这个商就不好招了。老板们手拿着一叠钞票四处比较,看哪里的投资环境好就到哪里去。什么叫投资环境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当地政府能站在老板的立场上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很自然,为了招商安商,许多地方政府就把本应坚守的一些原则先放在一边,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满足老板的商业要求,并在实际的行政过程中通过不作为让老板们违规的甚至非法的要求也得到迁就与照顾。比如污染,就容忍;比如造假,就闭上眼睛;比如劳动保护,就允许降低标准;比如克扣拖欠工人工资,就尽量装憨不闻不问实在不行再居中调停,接着苦口婆心劝说工人忍让为上从长计议,以便企业维持运转源源不断贡献税收和GDP。
这就是当下的现实。面对这样的实际,俺能怎么样?要当这个官,也就只能这么办,甚至还要办得比别的地方更为出格才行。
如果俺不这样,而是站在工人的立场上,千方百计维护工人的利益,比如一看老板连工资都不给工人开,立马叫劳动纠察大队上门去问罪,责令发工资,一分都不能少,不然,依法办他!结果会怎么样?没来的老板一看,不好,别去!来了的老板一看,糟糕,转移!俺这不就玩完了?
这么一分析,俺就明白了民工讨薪为什么一年一年又一年。原来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地方政府很自觉地站到了雇主一边。在目前的劳资纠纷中,因为与资方的共同利益多一些,地方政府维护资方的利益有一定的必然性。所以指望着当地劳动部门替民工维权,真有点强人所难。
昨天的新闻中有专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曰改进干部作风,曰加强法治建设,有点隔靴搔痒。俺觉得短期看,不改变政绩的评价标准,问问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长期看,不理顺权力的来源问题,看看老百姓支持不支持,这类民工讨薪节目,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