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脑筋好不好?
(2012-10-05 05:58:48)
标签:
日本楷体经济利益潜台词钓鱼岛 |
分类: 时事评论 |
动点脑筋好不好?
为了钓鱼岛的主权,中日双方展开了全方位的角逐。舆论也是角逐的一个重要战场。
我们的媒体不时播出一些对日本人的采访。画面上一些日本人叽里呱啦,画外音说,政治家只顾自己的选票,不对国家负责,搞坏日中关系,结果影响对华贸易,也影响他们的生意。这些新闻的导向很清楚,就是证明日本在钓鱼岛上的所作所为,在国内都不得人心。
但这样的新闻一播,老百姓用脚趾头去思考都会产生一些疑问。
第一、这些人能代表日本的民意么?肯定不能,要不怎么还说日本政治家如野田之流这么蛮干只顾自己的选票呢?顾选票,就是顾民意呵!说明大多数日本人是要这么干的。这也好理解。爱国,最直接最根本的是爱国土。老百姓主张捍卫国家的国土,尽管这个国土有争议,甚至明明是抢来的,也都是正常的,不能责备的。
第二、日本人在领土问题上都敢于与政府唱反调,我们能提倡么,能效法么?我们的媒体显然是支持这些日本人抨击政府的,老百姓看过之后就会问:我们能说这样的话么?肯定不行!事关国家根本利益,只要说半个不字,就会立即被打成卖国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怎么就搞双重标准呢?
第三、在国际交往中,甚至在领土的纷争中,经济利益是一个可以摆到桌面上的筹码吗?这种新闻背后的潜台词是,损害经济利益去争这个小岛是不合算的,为了经济利益,日本就应当放弃这个小岛的主权。尽管有人说,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总还有公理在,总还有良知在。作为一个国家,总还有它的根本利益或曰核心利益在。这样的一种潜台词,站得住脚么?我们自己会实行这样的政策么?
这样几问,看似很有力量的新闻,就成了笑话。
我们的媒体总是预设一个观点,然后去找一些事实来证明这个观点完全正确。尽管这个事实是个案,没有任何代表性,也丝毫不影响由此而理直气壮地下结论。其实,这种干法,往往适得其反。因为问题总还有它的另一面。人们反过来看看它的另一面,再推敲一番,原来远不是这么回事,于是正面的新闻就成了黑色的幽默。
我们的新闻选择性太强,由于短视,又总是选得令人啼笑皆非。俺真是羞于再看这样的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