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心的嬗变

(2012-02-09 11:24:22)
分类: 人生感悟

爱心的嬗变

节日期间朋友们在一起聊到各自的老人,大家感慨良多.主流自然是子欲孝趁亲在,不要留下遗憾.也有朋友诉苦,说他家老头子变了,变得不可理喻.自己有不低的退休金,还向每个儿女派任务,谁要是少拿一点,过年时就要算账,会弄得很不愉快.这不,今年老三把钱一交就走了,老头子也不留,仿佛有钱就行,又弄得不欢而散.

我们问:年轻时咋样呢?也那么自私只顾自己吗?

这朋友把烟头掐灭,叹一口气,:年轻时可不是这样,一心顾着我们哩.他带我在县城读书,吃在他们单位食堂.我们爷儿俩每餐一荤一素,后来回想起来,他从不往荤菜的盘子里伸筷子,总是我全包.他有十年没做过一件新衣服,布票全要用在我们身上,确保我们过年有一身新衣.

人老了就会变.大伙就这么下着结论,叹息着,无奈着,互相勉励要努力hold住自己,不要七老八十的时候也来一个这样不受子孙欢迎的嬗变.

回到家来,俺就想起自己的老头子.老人过世十年了,平日里作梦总是想起他的好,想起他的勤劳,他的俭朴,特别是为了子女全然没有自己的那种忘我精神.

记得很小的时候,不知是谁跟他讲,说男孩子成人之前一定要吃点鹿茸,可保一生健康.那年月鹿茸货真价也高,要几十块钱 十克.这几十块钱对一个农家来讲就是天文数子了.但我的父母与众不同,父亲走几百里之外的萍乡,用肩挑的办法贩卖瓷器,母亲则上山砍柴挑到集市上去卖.不久,他们的三个儿子在成人之前都吃上了一份鹿茸.如今在下年过半百,却从未住过医院,也可能就是早年父母用如雨的汗水换来的这几片鹿茸发挥的作用.

后来,就像朋友描述的那样,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父亲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他的行为也慢慢地起了变化,由最初的硬要塞给我们钱,就怕我们在外面吃苦,到很坚决地拒绝我们的孝敬,再到客气地接受,最后就是主动地索要了.记得有一年也是春节,一家人围着火盆,其乐融融的,不知说到一个什么事,还是别人家的,老父亲发一顿感慨,,儿女亲,不如钱亲.我当时的心仿佛被人扎了一下.那年的初一,我就带着妻儿走了.

我一直结记着父亲的这种变化.因为他不缺钱,而且每年,我们给他的与我们的收入对比,真的不少.为什么还有不满呢?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要知道,父亲,可一直是儿子成长的榜样呵!

这会听了朋友的述说,知道许多老人都是这样变化着,也便释然了许多.

再仔细琢磨,有一点感悟,提出来与朋友讨论.

人的爱心,其覆盖的范围有大有小,因人而异.伟大的人物,以天下为己任,便爱天下之人.善良的人们,希望别人幸福,便爱周遭之人.一般的百姓,着眼于过自己的日子,爱的范围就更小一些,只是亲朋好友.少数人狭隘,心中只有家人,甚至家人也不爱,只爱自己.

人的爱人,还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调整范围.小的时候见识有限,他的世界狭小,就只爱他的家人和伙伴.成年后有些志向,有些豪气,许多人具有扶危济贫的情怀,爱的范围会大一些.年纪大了,发觉四大皆空,又会逐渐回归至亲朋好友这个小圈子.及至老年,注意力进一步缩小,有的眼睛里就只有儿孙,甚至儿孙都没有,只有自己的健康与生存.

当然这是一般而论,并不否定许多杰出人物在耄耋之年依然具有睿智的大脑和博爱的心灵,受人崇敬.

经常听到一些老人叹息,说我自己都顾不了自己了,还能顾谁呢?这种心态,恰好说明了老人缩小爱心范围的缘由所在.站在这些老人的角度想想,他们步履蹒跚,日常生活中的一起一坐都是艰难的挣扎;他们百病缠身,一不小心倒下去就会再也起不了身;他们恐惧死亡,但又知道死亡会不可避免地到来.在这样充满着极端不安全感的状态之下,他们就会多疑,就会找寻自认为最为安全的保障,这就是金钱.为着金钱,有的就会性情大变,有的就会六亲不认,让至爱亲朋大为吃惊,难以接受.

我们经常讲孝心,说百善孝为先.同时也时有对老人的抱怨,似乎对老人恪尽孝道也有一个前提,就是老人讲道理,爱子孙.如果老人越老越狭隘,越老越无理,讲不讲孝道也无可厚非.这实在是个误区.其实,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到了不讲理的程度,就说明真的是老了,就真的是要当小孩一样关怀爱护了.常说老小孩老小孩,就是这种老人的心智已退化至孩童的水平,不能再用当年的标准去衡量他了.

想明白了这些道理,在下就很为当年结记父亲的不通情达理而悔恨.如果老人还健在,定当像爱小孩一样爱护着他.

孝敬父母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子欲孝,趁亲在.抓紧吧,父母还健在的朋友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颗烂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