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生动活泼起来

让语言生动活泼起来
在下曾听一个乡长介绍扶助农民种橘情况.原以为很简单,不就这点事吗?可这位乡长不简单,估计背熟了县委书记甚至省委书记工作报告的最后一段,高举什么,坚持什么,深入贯彻什么,那连排句说得,就像门前的小河流水,哗哗的.一口气背诵完毕,再来说事.我当时就起了幻觉,以为回到了文革.那时候就是这样,无论做什么,先背一段毛主席语录.你要背不出,就麻烦.
这样的感觉,相信朋友们都不陌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无论什么行业,无论什么规格,主旨报告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开头和结尾的话大致一样,也是这样的连排句.
天地良心,这是极为正确,也极为精练的语言.各级官员们如果严格照着这几句话去做,功在国家,利在百姓.只是,从中央到地方,从省长到村长,大家众口一词,不差分毫,就有些让人觉得不真,不但不真,还有些滑稽.说实在的,一个省长说这样的话是合适的,一个县长天天套说这样的话就有点大了,而当一个乡长甚至村长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说这些理论的时候,不能证明这些伟大的理论正在指导什么,倒是有些被庸俗化的嫌疑.
更为主要的是,这成了一种僵硬的语言模式.这种模式从上至下,一级一级贯穿下来,形成了特殊的官场语言.如今,官场语言几乎为官场专用,与社会生活越来越远了.要是在社会生活中照般官场上的语言,那会让人诧异,觉得讲话的人出了毛病.这么一点僵化,就会使官场离老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远.
有朋友要问:何以至此?
在下喜好猜度,认为中央提出这样的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各级严格贯彻执行也是十分必要的,问题只是形式主义在作祟.而这种形式主义,可以给一级一级的官员带来许多好处.
第一,可以充分显示政治立场的正确.要在政治上与上级保持一致,首先要在语言上与上级保持一致.照抄照搬语言,不管领会不领会,至少态度上没问题.
第二,可以充分展示官员的官威.这样的语言太博大精深了,一般老百姓看不懂.老百姓不懂,而官员说得一套一套的,老百姓就容易起敬起畏.老百姓一起敬起畏,官员的威风也就容易抖起来.
第三,可以省却动脑筋的麻烦.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上级的战略思想,再从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口号,是多么艰难的事呵!而且,还不安全,万一提得不妥,出了什么偏差,让人抓住了什么把柄,就要出大乱子.不如照搬照背,既方便,又保险,谁也不敢说个“不”字.
有这么多好处,要他不背稿子,不可能也.
由此看来,解放思想的任务远未完成。让官场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让老百姓喜闻乐见,也应是解放思想的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