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是怎么回事?

物价是怎么回事?
眼下老百姓抱怨最多的是物价,什么东西都涨价,找不到不涨价的东西.有钱人不在乎,房价金价成倍地涨,他才高兴呢,看着手上囤积的宝贝一天一个价,还不偷着乐.至于猪肉翻番,鸡蛋翻番,小意思.低收入的人们可就犯了愁,咬咬牙拿出一张百元大钞,到菜市场一转就剩几张零票了,看看篮子里也没多少东西,不仅发愁,还会恐慌.
这物价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涨得这么快?大家都在问这些问题,但好像没人正面回答.中宣部去年有本理论热点面对面,解答了七个怎么看,内中说到房价问题.但今年的物价飞涨,大概还来不及应对,还不能给老百姓一个说法.
在下为党为国分忧,就来作个分析,让各位朋友见笑.
大凡物价上涨,不外乎两点:东西少了,而钱多了.我国目前的状况,似乎东西不少,到处琳琅满目,满坑满谷.其实,这是表象.要知道,我国日用生活品的出口,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据说美国人离了中国的日用品,无法生活.假如这种生产能力面向国内,会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买到的东西质量一定更为上乘,价格一定更为便宜.因此,不能说东西少了,但可以说东西还不够多不够好,老百姓选择的面还不很宽.
而钱多了,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老百姓会问,钱多,我的钱不多呀?要钱多就好了.这里的钱多,是指全社会范围内相对于商品供应而言.其实,按人均是不多的,问题是我国的特色是不均衡,一少部分人掌握了一大部分的资金.这就麻烦了.钱多了就想以钱生钱,而不是消费.于是,一些人就搞囤积,出现“‘姜’你军”、“‘蒜’你狠”的怪象,把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推到莫名其妙的高度.要说钱多,如果有幸翻翻山西煤老板的口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些钱是从那儿来的呢?当然是人行的钞票厂印的.印出来的钞票如何到了个人的口袋才是关键.这里不说贪污受贿,抢劫金库,这是犯罪,非君子所为.这里只说正道.这些年国家的两项大政方针使人民银行的钞票到了个人的口袋.一是国家投资.2009年上半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国家宣布投资4万亿搞基础设施建设.这4万亿只是中央财政的支出,与之配套的地方财政支出和银行配套贷款,恐怕是几个4万亿.这些钱,在经过了各种各样的经济事项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项目之后,相当一部分合理合法地进了个人的账户.而这些钱形成的是基础设施,并没有形成老百姓消费所需的生活用品.也就是说,这是多出来的钱.二是出口创汇.出口创汇光荣呀,我们一向是这么说的.但如今情况有些变化,出口创汇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我国的出口企业把东西卖给外国人,收到外汇.这些外汇要卖给国家,叫强制结汇,由国家按照牌价支付相应的人民币.企业再拿人民币去支付工人的工资和购买原材料.这里的问题就来了,生产的东西卖给了外国人,换来的外汇兑成人民币后,就没有相应的物资了.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达三万亿美元.假设其中有两万亿是出口商品所创,这两万亿美元对应的13万亿人民币就是多出来的钱了.
总之,一个基建,一个出口,形成了大量的没有物资基础的货币.这些钱又主要集中在少部分人的手中,形成所谓的热钱,流动性很强,到处买空卖空,囤积居奇,这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这种物价疯涨的状况是不是历史的必然?真不好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恐怕也不敢轻易对经济上的现象下结论。不过在下想了许多如果:如果当初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美国金融危机时,我国不急着出台4万亿的应对之策,或者不搞4万亿这么大的动作,可能国内的流动性会低一些,好控制些。要知道,我国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常常会走样。对于投资这种各级政府包括各家银行都求之不得的事情,执行的结果就一定不只是4万亿。如果我国早几年就能重视国民的消费,有计划有步骤的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变外向型为内外兼顾型,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以国内市场为主,用国内消费来维持和促进生产,也就不会在美国和西方各国发生金融危机时那么惊慌失措。如果我国能早一些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允许出口企业自留外汇,不必全额照收,也就不会使外汇储备对流动性形成那么大的压力。如果我国的税赋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更为精细更为合理,使得人们只能靠诚实劳动致富,而不能钻法律与制度的空子投机取巧一夜暴富,也就不会形成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形成如此巨量的游资为害社会。
当然,这只是如果,不一定恰当。即便有些道理,也是事后诸葛亮,不足为外人道也。
问题到了今天,真是捉襟见肘,困难重重.要控制物价,就得控制贷款投放,收紧财政支出;要控制物价,就要控制出口,减少货币投放,但如此,又会使经济萧条,就业下降.如今物价高涨,理应提高工资,但如今提高工资,又怕进一步引发通胀。为今之计,可能只能小修小补,只有向困难人群发放食品劵,让困难的国民度过这个困难的时期。长远的考虑,还是要从根本上调整经济结构,真正落实以国民为本的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