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学会偷懒
(2022-04-20 16:51:16)老师,要学会偷懒
在整日忙忙碌碌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反思:我们的忙碌是否都有意义和必要?教师难道就真的不能过一种轻松的教育生活吗?
全国知名班主任郑学志说:“累,一定是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一直坚定地认为,累不是教育发展的真正目的,犹如科技一样,越发达应该给人带来方便越多;如果我们在教育中感觉到累,感觉到体力和心力交瘁,那一定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做错了。”
魏书生先生就主张“偷懒”。他的教学方法是“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就是全靠学生自己去学习。他身兼数职,到全国各地讲课、开会、做报告,学生怎么办?魏书生说,他带班靠的是全班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他的副班主任,都是他的助手。教学中,他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问题交给学生,甚至问题都由学生来提,然后由学生来解决。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敢问、善问,学生的回答常常给老师带来惊喜。他教给学生的是“捕鱼之技”,而不是“鱼”。所以,魏书生可以几个月不在,而学生也能学得很好。
“拙娘养巧女,巧母养个笨丫头。”这是农村一句戏谑的话,但却极具哲理。“母”拙,“女”就没了依靠,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在自我的学习与创造中成为了“巧女”。若是“母”巧,很是能干,“女”就会坐享其成,免去了亲自践行的辛苦,久而久之,便成为“傻丫头”。
我们要向“拙娘”学习,学会偷懒,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品味收获。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堂上,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想到的,教师不代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